鲁迅之弟周作人,早年与兄共赴日本求学,共话文学梦想。然而,1923年家庭纷争,兄弟分离。抗战时期,北平沦陷,众多文人南逃,周作人却留了下来,甚至发表亲日言论,背负“汉奸”骂名。新中国成立后,他因此被捕,面临死刑,幸得胡适等人求情,改为坐牢。 周作人汉奸之行,引起公愤,文人百姓皆离他而去,甚至有青年欲取其性命。但他似乎并未在意这些指责,依旧如故。直到抗战胜利,新中国建立,他才深感悔悟。狱中岁月,他反复思量自己的过错。1949年出狱,他曾考虑赴台,但最终决定留在大陆,向毛主席写信悔过,愿为新中国效力。毛主席简单回复“照办”,不仅宽恕了他,也给了他新生。 自此,周作人远离政治,投身文学翻译,过上平淡生活。他翻译了大量外国经典,对中国文学贡献颇大。尽管名声受损,但他默默为社会做贡献,以实际行动证明悔过之心。毛主席的“照办”二字,彻底改变了周作人后半生轨迹。从汉奸争议到文学翻译大家,他的人生起伏令人感慨。 晚年,周作人生活低调平静,读书、写作、翻译,偶尔与老友相聚。外界评价,他已不在乎,只愿以翻译工作弥补过错。他的故事,不仅是个人沉浮,更是乱世写照。多少人在那个动荡年代,经历了悲欢离合,付出了沉重代价。
周作人:从汉奸到文学翻译家的救赎之路
漫步林间寻鹿踪
2025-01-18 14:33:02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