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解放前夕,阎锡山乘飞机逃往台湾,但带的黄金实在太多,导致飞机超载,同行的陈立

超哥评历史 2025-01-18 12:14:41

成都解放前夕,阎锡山乘飞机逃往台湾,但带的黄金实在太多,导致飞机超载,同行的陈立夫担心飞机出事,劝说道:“阎院长,不能再往上拿了,您再拿,飞机超载了,咱们几个人都要玩完,到时人命没了,您这些黄金能到地府花吗?”   “这飞机是给我这个‘行政院长’安排的,往上拿什么不拿什么,我说了算,继续给我往上搬!”   此时正值1949年12月9日,解放军南下兵锋所向,大军剑锋直指成都,而阎锡山已经是慌不择路,想要乘坐飞机从成都飞往台湾避难,可他却舍不得手中积累多年的数箱黄金。   于是便有了在成都机场,“行政委员”陈立夫苦劝阎锡山不要贪图黄金,而是保命要紧的这一幕。   不过对于阎锡山来说,“舍命不舍财”,或许才是他未来在台湾得以颐养天年的保护色。   这一切,其实都要从1949年的全国形势开始说起,当时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摇摇欲坠,基本上走到尽头。   在这种情况下,蒋介石心力交瘁,他麾下的各个派系,眼见大事不妙,也开始大难临头各自飞,如新桂系的李宗仁、白崇禧等人,沉寂已久的野心更是蠢蠢欲动。 1949年1月21日,李宗仁对蒋介石突然发难,逼迫其下野,就任“中华民国代总统”,想要跟我党进行“和平谈判”。   当然,谈判最后是没有谈成,但是因为这件事,也加大了蒋介石对于各系军阀的怀疑。   不过蒋介石威望跌落谷底,在百般权衡下任命阎锡山作为“行政院长”,以此来安抚尚且愿意跟随在他身边的其他派系要员的人心。   之所以选择阎锡山,蒋介石也算是煞费苦心:首先阎锡山是晋系军阀的代表,不是黄埔系出身,可以堵悠悠之口,免得其他人说他“任人唯亲”;   其次阎锡山是众多军阀里跟老蒋关系相对和谐,且没有野心的那个,他只想守住山西的一亩三分地,并不想李宗仁、白崇禧之流,时时刻刻窥测老蒋的“大位”,希望能取而代之,所以阎锡山很让老蒋放心。   不过阎锡山接到任命后,内心的想法也是极为复杂。   一场太原战役打下来,自己经营数十载的山西,被解放军解放,多年事业毁于一旦,而目前还要依附蒋介石这个自己警惕多年,忌惮不已的人,被他当做工具和牌位,悔恨、屈辱、恐惧还有不安的心理,一时五味杂陈。   心细如发的蒋介石,岂能不知道阎锡山的心态,他虽然用阎锡山,但同时也在防备阎锡山,毕竟以阎锡山的地位,如果他真想不开了,想要投共,对蒋介石威望的打击会是地狱级的。   因此在1949年12月初,蒋介石专门调了自己最信任的陈立夫前往阎锡山身边,并且严令要求陈立夫一定要把阎锡山“看好了”,防止阎锡山做出自己最不想看到的决定。   作为蒋介石结义大哥陈其美的亲侄子,陈立夫跟随在蒋介石身边多年,素有“蒋家天下陈家党”之称,可以说是蒋介石亲信中的亲信,对蒋介石意图的领会就如肚里蛔虫一般,于是在接到蒋介石的命令后,陈立夫问道:   “总裁,如果阎院长想要走,我们怎么安排?”   蒋介石沉吟片刻,缓缓说:“百川这个人,干大事惜身,见小利忘命,如果他要走,就给他安排一架飞机,但不准停留其他地方,直接飞台湾!”   在成都解放前夕,陈立夫便安排了专机,打算直接送阎锡山离开成都,可是阎锡山一听说要走,第一时间不是想着怎么安排手下的人,反倒是把一箱又一箱黄金死命往飞机上运。就连陈立夫亲自上前阻拦,阎锡山都不肯接受,最后差点逼得陈立夫当众发火。   一直到了飞行员亲自出来对大家说,再放黄金飞机就超载了,到时候飞机失事,一个人都跑不了,这时候阎锡山才作罢。   飞行途中,陈立夫都板着一张脸,把头转过去,连话都不想跟阎锡山说两句。   见状,坐在两人身旁的“秘书长”邱昌渭和“政务次长”杭立武连忙打起了圆场,说了几句好听的场面话,陈立夫才转过头来,不无讥讽地对阎锡山说: “阎院长执掌三晋数十载,最后只剩几箱黄金,进退失据,鄙人也不是不能理解。不过因几箱黄金机毁人亡,不知人命和黄金孰轻孰重?”   谁知阎锡山却笑了笑,不以为意:“立夫兄说得正是,我阎百川如今孤家寡人,一无所有,唯有几箱不值一提的财物,对其格外关怀,相比立夫兄也能理解吧?”   听着阎锡山这么说,陈立夫吃了一瘪,内心更加郁闷,随即一言不发。   其实从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陈立夫相对于阎锡山,在揣摩人心上还是太嫩。 与阎锡山一样撤退到台湾的非黄埔系民国要员不乏其人,可其中不少人到了台湾后,便被蒋介石玩弄于股掌之中,失去权力还郁郁而终,甚至还有白崇禧这样的一代名将,至今死因依然成谜。   可唯独阎锡山,到了台湾后,即使也曾受过蒋介石的猜忌,可最终却能够安然无恙地颐养天年,生荣死哀,其实核心原因无非两个字:自污。   临逃跑前贪图黄金,“舍命不舍财”,就是自污的一种方式,让蒋介石觉得阎锡山胸无大志,到了台湾后,更是马上辞去行政院长一职,面对这样一个人,性格多疑和猜忌的蒋介石自然也就放心了。 参考信源:景占魁-《阎锡山传》

0 阅读:107
超哥评历史

超哥评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