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时任总政主任余秋里中将回乡探亲,弟弟余财发却不愿相见,村长亲自去请也

超哥评历史 2025-01-17 20:15:21

1983年,时任总政主任余秋里中将回乡探亲,弟弟余财发却不愿相见,村长亲自去请也不行,余财发生气地说道:“他当了大官,发达了,从不想帮我们兄弟姊妹,还拿我当弟弟吗?” 听了余财发的话,余秋里不为所动,他表示自己当再大的官,也是国家的官,自己不可能为家里人谋好处,他和弟弟之间产生了较大的分歧。   余秋里小时候家里非常贫穷,余秋里的父亲天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耕种着家里的几亩薄田,可收成非常糟糕,甚至连一家的吃喝都挣不出来,家中食物不够的时候。余秋里都会让着弟弟们,所以弟弟们都很依赖他。   后来,余秋里渐渐长大,他觉得广大人民值得更好的生活,于是他投入了革命的行列,在临走前,余秋里给弟弟们留下了一封信,告诉他们自己去追求更高的理想了,希望他们在家一切平安。   余秋里正式加入红军,他依靠自己的努力成了一名党员,在加入红军期间,余秋里最关心的永远是人民的利益,他永远记得自己是为什么选择加入革命道路的。   在长征期间,余秋里和战士们除了要面对来自敌人的围剿之外,还要面对缺衣少食的困境,余秋里身先士卒,和国军万耀煌所部展开了激烈的战斗,万耀煌的部队经常发动夜袭,每个深夜,余秋里都带着部队枕戈待旦。   一天,万耀煌的部队再次发动了袭击,听到了远处的声响,余秋里大声喊道:“战斗准备,战斗准备!”   此时,余秋里突然看到有一名敌人已经瞄准了一名红军战士,余秋里觉得开口提醒已经来不及了,他一把扑倒了那名战士。   “余…”那名战士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就看到一颗子弹击中了余秋里的左臂,余秋里简单包扎了一下,就继续投入战斗,没过一会,第二颗子弹再次击中了余秋里的左臂,战士们大喊一声,他们知道现在情况非常严重。   战士们想要让余秋里留下来做治疗,但长征途中没有医疗条件,余秋里也坚决要求跟着队伍,最后余秋里完成了长征,但也失去了一条胳膊。   有人觉得余秋里失去了一条胳膊,行伍生涯会受到一点影响,但实际上余秋里的军事生涯一点都没有受到影响,还和何炳炎一起锻造出了有名的“天下第一团”,成为威震敌胆的独臂将军,受到贺龙的高度评价。   建国之后,余秋里前往了石油部,和石油工人一起开始在大庆油田开采,在那里出现了很多“英雄故事”,例如著名的“铁人王进喜。”,余秋里也是一名铁人,这位“独臂将军”在艰苦的环境当中完成了大庆油田的开采建设,余秋里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解放军政治部主任,此时余秋里的两个兄弟觉得余秋里出息了,多少需要给自己的家里人找点好处。   只是左等右等,都不见余秋里有什么表示,家里人着急了,他们开始派人求余秋里办一点事情,余秋里一概拒绝,这让余秋里的家人很不满。   1983年,余秋里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江西省吉安县坪里村,让余秋里感觉有些意外的是,曾经特别依赖他的两个弟弟都没有来见他。   村长看到这种情况,担心余秋里尴尬,于是就去找了余财发,说:“你哥哥来了,你怎么也不去看一眼。”   谁料余财发的火气更大:“他如今出息了,当了大官,发达了,都不提携一下家人,眼里还有我这个弟弟吗?”   余秋里听了弟弟的话,也没说什么,他有自己的原则,他也明白家里人可能还沉浸在封建时期所谓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错误理念当中,但那都是旧社会的理论了,余秋里知道自己当初是为什么参加革命,如今也依然初心不改。   在余秋里回到家乡的这段时间里,没有任何排场,大家都没有迎接他,尽管遭受冷遇,余秋里依然是这样的性格。   1985年,余秋里的侄子找到余秋里,问能不能打个招呼,让自己上好一点的学校,余秋里断然拒绝,他告诉侄子,能考上什么学校就考,考不上就干脆回家种田。   余秋里的家乡江西省吉安县坪里村因为地形和气候,收成很不好,村里人曾经找到余秋里,想要将村子整体迁移,余秋里再次拒绝,他告诉大家一切都是有规章制度的,找自己也没用。   因为这些事,余秋里受到家乡一些人的埋怨,大家觉得余秋里发达了就忘了本,但余秋里懂得“经国序民,正其制度”,国家想要稳定,就必须遵照制度而行,如果官员随便给自己亲戚开后门,那一定会乱套。   这就是余秋里,是一位严于律己,坚持原则的将军,是我们的好榜样! 参考信源:《余秋里回忆录》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0 阅读:229
超哥评历史

超哥评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