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在冬日暖阳映照下,上海市政协委员统一乘坐大巴,来到上海世博中心。
当日下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在这里胜利闭幕。
为期四天的会议,紧凑而充实,来自委员们的1102件提案聚焦城市发展大计、汇集民心民意民情。委员们围绕“五个中心”建设,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瞄准上海发展的堵点难点,积极建言献策,用高质量履职递交一份满意的答卷,也为上海未来的建设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新动能。
“整个会期虽然很短,但从开幕到闭幕,整个会议气氛都很热烈,大家讨论的内容也涉及方方面面。”四天会期里,上海市政协委员张玉霞常常被记者团团围住,“如何降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如何化解遗产继承中的债权债务纠纷”、“如何保障智力残疾女性的权益”、“养老机构良莠不齐,老人权益如何保障”……作为一名基层律师,张玉霞此次带来的提案,都与自己工作中接触过的法律案件息息相关。
履职三年来,2025年的上海两会是张玉霞递交提案最多的一次,“总共11份提案,主要聚焦‘一老一小’。”除此之外,会议各项议程中,从现场咨询、大会发言到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等等,她都用心聆听其他委员以及政府职能部门的发言与回应。
在1月16日的大会发言中,上海市政协常委、市妇联副主席李铭提出的一项关于“营造生育友好环境,降低青年女性生育压力”的建议让张玉霞印象很深刻,也非常有感触,发言中提及“上海青年女性普遍学历较高,对职业发展有更高的期望和需求。她们在追求职业梦想、为这座城市奋力打拼的同时,也面临着生育和职业发展的双重挑战”。
作为妇联界别的一名委员,张玉霞也在持续关注女性在就业方面的困境,“其实把女性就业的各项问题解决了,生活问题解决了,我们才有可能营造出一个生育友好的环境。“
除了生育、就业等民生话题外,如何推动入境游、提振消费以及如何推动科技创新等话题,也频频出现在此次参会的委员们的提案中。
“目前,上海正全力打造入境旅游第一站。过去的一年,上海持续提升支付便捷,这不仅能够帮助外国友人优化消费体验。同时也能吸引更多外国投资商来到上海,对优化上海营商环境也有着重要的作用。”章桃旭委员表示。
而竺越委员也就“入境游火爆之下,上海出租车等服务行业如何提升”提出自己的见解。黄春华委员看到了上海入境游带来的国际消费潜力,就此在加大国际化推广、创新融合业态、提升国际消费的公共服务保障等方面积极建言。
建设“五个中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赋予上海的重要使命,围绕“五个中心”,委员们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就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推动国际金融中心和科创中心联动发展、提升三大先导产业能级、以营商环境优化增强外企投资信心、健全招商引资生态协同机制、加快上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完善国际商事争议多元解决机制、推动国际绿色贸易发展、以新型储能技术助力城市电力供应等积极建言。
新的一年怎么干?有委员指出,科技创新应该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主引擎”。
“科技创新已成为上海城市提升的生命线,需要充分关注当今人工智能场景下的科技创新新趋势,比如呈现出‘去中心化、底层驱动’的趋向。”上海市政协委员、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李麟举例说,一些重要的创新未必都由大的团队来完成;剑桥大学每年的专利中本科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毕业后就在边上的科创园区加以转化等,特别需要相关部门充分关注科技创新基质土壤与机制的供给,在关注‘头部引领’的同时,做强上海科技创新的内生动力和底层驱动。”
李麟学期待着,通过此次会议,委员们的声音能被更多的人听到,希望能够引发更广泛的关注与讨论,更深程度地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的活力。
科技创新离不开人工智能。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市工商外国语学校校长冯梅坦言,“2024年是人工智能元年,2025年教育要逐步和人工智能融合,尤其在教师培养方面。从学校角度,我们要全方位对教师做培训,后续落实到课堂和课程,最终落实到学生。”
“这几天的会议为新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执行院长蒋欣泉也在思考着,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进步如何助力医疗、教育等,“比如通过数字化和人工智能赋能医疗、教育,对新技术的管理,以及围绕‘四个人人’优化公共资源供给等,最终目标都是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盛会的落幕是新一年履职的开始,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中医药大学公共健康学院副院长谢国群又带着很多期待,“每次参会,对我来说都是一次学习,不仅拓宽了视野,也为我未来参政议政提供了素材,让我未来的参政履职有了遵循的方向。”
对于未来,委员们也有着诸多的期待。“2025年上海经济增长目标在5%左右,促消费,扩内需,将会是我们城市发展的一项重点工作,我们对此要满怀信心。”上海市政协委员陶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