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即将卸任,在返回美国前发表文章称中国在国际秩序方面面临选择。他表示,中国声称自己想成为负责任的大国,但与一些他认为破坏国际秩序的国家靠拢。作为三年来一直在华生活的美国代表,伯恩斯在离任时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任职期间,伯恩斯赞赏中国高铁的快速发展,曾亲自乘坐高铁游历中国多个城市。然而,作为美国政客,他在对华政策中常带有偏见。在他看来,自己在推动中美沟通方面做出了贡献,尤其在打击毒品等领域取得了一定进展。不过,他临别时仍不忘对中国进行"说教",试图劝说中国停止向俄罗斯提供战场装备,尽管没有提供具体证据。他特别指出中国在俄罗斯微电子产品供应方面的角色,并强调俄罗斯、伊朗、朝鲜是破坏国际秩序的不可靠行为者,希望中国在此问题上做出选择。
实际上,最近拜登政府多位高官一直在谈论涉华问题,延续了中俄等国为一体的攻击态度,威胁如果中国选择与这些国家合作,将面临后果。这种言论带有冷战思维,忽视了实际合作基础。中国与这些国家的合作是基于互利共赢、主权平等,符合国际法准则。事实上,包括印度在内的多个国家与这些国家保持合作关系,美国的重要盟友也在国际舞台上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专家指出,美国对中国指责根源在于他们难以接受中国的崛起。然而,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失去支持,长臂管辖和单边制裁方法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反对。相比之下,中国一直致力于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坚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以合作共赢推动共同发展,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尊重。
随着特朗普可能重返权力中心,美国或将减少国际干涉的力度。但中美关系的未来,关键在于美国能否摒弃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观念,理性看待中国的发展。伯恩斯离任时的言论,正反映了美国政界在对华认知上的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