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一位老人被几个年轻人围殴,汪先生看到后立马上前制止,打跑了他们,救下了老人。可一个月过后,其中一个人拿着伤情鉴定报告来报案,随后,汪先生被刑拘24小时后,律师为他办理了取保候审。汪先生想要找目击证人为自己洗清冤屈,可是大家都怕惹祸上身,不敢出面。
素材来源于:众览新闻。
汪先生下班回家,在路过天桥的时候,就看到前面围满了人,还隐隐约约听到有人喊救命。于是,他三步并两步地冲了上去,扒开人群想要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这时,他发现有一名老人被几个男子围殴。只见他们用棍棒把老人打倒在地,又上前对老人施加暴力。再不上前救助老人,恐怕老人会一命呜呼。
这时,汪先生来不及询问事情的缘由,直接上前就将几名年轻人给制服,并且救下了老人。
旁边的人群也为他点赞,鼓掌说汪先生好样的,值得学习。因为他们不敢出手,怕给自己招来麻烦,并且就算及时想上前,可能也打不赢这几个年轻人。所以看到汪先生能够挺身而出救下老人,他们是发自内心地佩服。
原本以为这件事就结束了,可是在一个多月后,汪先生突然接到传唤,说有人说他故意伤害,并且还到警局报了警,提供了伤情鉴定报告。
民警看到报告后,严格依法行事,直接就将汪先生传唤到警局进行扣押。
汪先生知道自己冤枉,但是口说无凭,只能赶紧找律师,把当天的情况叙述了一遍。最后,律师在汪先生被刑拘24小时后,为他办理了取保候审。不过,汪先生必须在市区内活动,不能离开。
现在最重要的就是要为自己洗清冤屈。为什么会对汪先生进行刑拘呢?因为民警他们也调取了监控,当时那里有一个盲区,只能看到老人被四五个年轻人推到视频盲区的画面,同时也能看到汪先生冲过去的画面,剩余的就没有了。
还别说,这几个年轻人还真的是做了万全之策呀,要不然怎么能够那样肆无忌惮地打老人呢?随后还能够反咬汪先生一口呢。
虽说汪先生当天救下老人后也报了警,也做了笔录,但现在人家拿的是医院的鉴定报告,说汪先生故意伤害。没有监控视频作证,汪先生是百口莫辩呀。
虽然老人愿意作证,但他属于当事人一方的,不属于第三方的证人,所以不算数。
现在该怎么办呢?汪先生唯一能够想到的就是希望当时的围观群众能够出来帮忙作证,但是大家都不愿意呀。大家都知道这四五个年轻人就是混混,要是一旦招惹了他们,日子就不好过。
为啥说他们是不务正业的年轻人呢?因为当天老人被打,就是因为他们设局给别人算命。老人经常在这一段散步,知道他们的骗局。当时一个顾客正要付钱给他们,老人就说:“别给,他们一伙的是骗你的。”
这下好了,顾客本来是拿出手机要付账,听到老人这么一说,立马走掉了。这伙人没有收到钱,心生愤恨,追上前去,就将老人推到了视频的盲区,开始殴打。
周围的商贩们都看到了这一幕,但是都不敢出来帮汪先生作证。现在汪先生寝食难安,本来是想做一件好事,救人一命,而现在却给自己招来了祸事,无法脱身。
记者问到律师相关情况,对方说现在还没有看到卷宗,不知道定性的是故意伤害还是正当防卫,只有看到后才能做后续的对策。
当然,如果有证人证词,这个事情就好办了。如果没有,这桩案件该如何定性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1、正当防卫认定的困境
依据《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为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在本案中,汪先生目睹老人被棍棒殴打,生命安全面临紧迫威胁,此时他上前制止的行为具备正当防卫的紧迫性前提。
从必要性角度看,面对手持棍棒且人数占优的年轻人,汪先生采取强力制服手段是在当时情境下保护老人的必要选择。
然而,警方因监控盲区缺失关键画面,仅依据事后伤情鉴定报告便对汪先生刑拘,这反映出在正当防卫认定中,对现场情境紧迫性与防卫手段必要性的判断,不能仅依赖片面证据。
2、证人保护机制的缺失与完善
在场群众目睹事件全过程,却因惧怕报复不敢为汪先生作证。从法律层面看,我国虽有对证人保护的相关规定,但在实际执行中存在漏洞。
《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规定,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毒品犯罪等案件,证人、鉴定人、被害人因在诉讼中作证,本人或者其近亲属的人身安全面临危险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采取保护措施。
然而,像本案中涉及的普通暴力伤害案件,证人在面对可能来自混混的报复威胁时,缺乏足够有力的法律保障措施,导致他们在是否作证上顾虑重重。
对于这件事,大家又是如何看待的呢?(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如果真若是因此判刑,那岂不是纵容社会混混杀人放火吗?
那混混怎么证明是汪先生打的
调查一下这些垃圾以前的恶行不就得了!
同样没有视频证据和证人,那四个混混也是当事人,他们的证词为什么能证明是王先生揍他们?
天桥这都没监控的吗
谁说老人的证词不算数?他是与汪没有亲属关系的受害人,他才是最有力的直接证人,其他旁观者只是间接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