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清朝人口会出现迅速增长,从7000万激增到4亿,原因很简单! 第一,主要是食物问题的解决了,明朝中后期玉米,土豆,番薯的传入,我老百姓有了大量可食用的粮食储存,有能力养活更多的人口。四川的南充、遂宁、广安、绵阳都有大面积的丘岭地区,上世纪60~80年代,这些地方的主要粮食作物就是番薯和玉米,相比成都平原,这些地方的农业条件是很差的,但是,这些地方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百万人口大县,唯一的解释就是番薯养人,虽然番薯常吃会不舒服,会反酸水,但无法否认,在不适宜种植水稻、小麦的丘岭地区,依靠番薯、玉米养活的人口数不低甚至高于以种植水稻、小麦为主的平原地区。 第二,首先,几乎每个朝代初期(清朝也不例外)都会休养生息,人口恢复性增长,当然基数大会增长的更快。其次,农业的发展,当然包括番薯的引进,水稻向北发展等。此外,摊丁入亩废除人头税制度,有利于人口发展。 第三,清朝人员增加过快,不但是轻徭薄赋,摊丁入亩,更有清朝疯狂扩张的原因,如果你不扩张,清朝早就会因土地兼并而结束了。因为当时没化肥和农药,如果守着明朝的那点土地,根本就不够吃的,不够吃的更加会加剧土地兼并,这就是恶性循环,所以历史上各个朝代几乎都是亡于土地兼并。 第四,主要有两点:其一,近200年没有大规模战争;其二,土豆,玉米和红薯都是16世纪明朝后期传入中国,到了清朝开始推广开来。另一方面,红薯不择地争地,边坡余地可种,红薯直接当季人吃,比水稻小麦还方便,堆着就行,过季放地窖,红薯枝叶小果都可吃,谷物如果不成熟人难吃,红薯灾年什么时候都可吃,旧时代红薯产量是谷物的十倍,加上可食用的枝叶产量就更高了,现在枝叶用来喂猪,另外楼主忽略另一种高产易粮易菜(旧时代占平民食物的三分之一)的美洲高产作物,如果说红薯不太争地,它就更不争地(田埂墙角陡坡皆可种),那就是南瓜,南瓜枝叶花也可吃。 第五,自人类诞生以来无不会出现一规律:人口增多,可消费的生产力不够→战争骤起,锐减人口以达到适应当前生产力为止→又一次人口增长→又一次战争→又一次增长→又一次战争,循环至灭亡为止,什么思想都是局部表现。 你觉得哪一个观点更有说服性?欢迎留下你客观的见解?
为什么清朝人口会出现迅速增长,从7000万激增到4亿,原因很简单! 第一,主要
科普班的春夏天
2025-01-17 07:29:43
0
阅读: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