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毛主席参加陈毅的追悼会,会场上,毛主席注意到了一副挽联,他走过去低声

瀚霖学史 2025-01-16 15:59:07

1972年,毛主席参加陈毅的追悼会,会场上,毛主席注意到了一副挽联,他走过去低声吟诵,连说两遍“写得好”,又问道:“这个人来了吗?”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1972年1月6日,为国为民奋斗一生的陈毅元帅永远离开了我们,中央领导们在悲痛的同时,也准备起了后事。 周总理与几名开国元帅商量后,确定了陈毅元帅的治丧规格和名单,并决定把追悼会被定在了1月10日,地点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的礼堂。 这其中,追悼会的名单值得介绍,因为名单上的名字没有毛主席。 为什么呢?主要还是因为毛主席的身体不适,1972年初,毛主席身体变差,更何况那段时间正是北京最寒冷的时候。 因为天气原因,追悼会名单上缺了不少人,比如说宋庆龄,不过,宋庆龄在得知后,坚持要来参加。 毛主席也是一样,在追悼会开始的前一个小时,毛主席才决定要去参加,当时的毛主席还穿着睡衣,去参加追悼会时也没来得及换衣服,只是外面又套上了“毛式”服套和大衣。 那么,听说毛主席要前来的消息后,陈毅的夫人张茜会作何反应呢? 这个消息很是突然,张茜听后不由得泪流满面。 “张茜,你要镇静些啊!”周总理轻声说。 张茜的情绪很激动,哽咽地问道:“毛主席他老人家为什么要来啊?” 对于这个问题,周总理并没有回答,不过他心里知道,毛主席冒着寒风来参加追悼会,其实是对老战友的认可。 会场,毛主席注意到了一副位于角落里的挽联,挽联是这样写的:“仗剑从云,作干城,忠心不易,军声在淮海,遗爱在江南,万庶尽衔哀,回望大好山河,永离赤县;挥戈挽日,接樽俎,豪气犹存,无愧于平生,有功于天下,九泉应含笑,伫看重新世界,遍树红旗。” 仔仔细细看完后,毛主席感慨道:“写得好,写得好!” 紧接着,主席又找到了张茜,询问了挽联作者的身份和近况。 挽联的作者名叫张伯驹,陈毅一直尊称他为老师,值得一提的是,在陈毅临终前还专门给张伯驹写去一封信,上面写道:“你是我的好老师,使我学到很多东西。” 毛主席又询问张伯驹有没有到场,遗憾的是,他因为一些特殊原因没有到场,而且生活处境也很艰难。 得知此事后,毛主席特别嘱咐周总理:“要尽快落实他的问题。” 那么问题来了,陈毅跟张伯驹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比如说,为了保住中国的名人字画不落入外国人手里,他不惜变卖家产,花高价收购,建国后,他又大手一挥,把收藏的字画无偿捐给了国家。 1957年春,张伯驹在北海公园举办了一场明清书画作品展,陈毅对诗词和书画也有研究,自然也到场了。 在得知了作品展的举办人后,陈毅便主动邀请他来家里做客,就这样,两人相识了,而且彼此都感觉相见恨晚。 此后,陈毅与张伯驹的联系非常频繁,后来张伯驹挨批的时候,还是陈毅出面帮助了他,将他安排到了吉林省博物馆工作。 但是,特殊的时代让张伯驹的命运很是坎坷,后来的他失去了工作和户口,变成了无家可归的人。 陈毅得知后,很担心张伯驹的处境,他不止一次要求国家要对张伯驹提供帮助,但直到陈毅去世,张伯驹的情况也没有好转。 之后,在陈毅的追悼会上,毛主席得知了张伯驹的处境。 追悼会后10多天,一封来自中央的聘书发到了张伯驹的手里,就这样,他成为了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生活上也有了保障。 而那幅挽联也是在毛主席的赞许下,得以被大众关注到,并且名扬天下。

0 阅读: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