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辽宁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枪支被盗案”,一整箱的77式手枪失窃,警方在勘察现场后,一时间竟没有发现有用的线索,北京领导提出要求,务必在春节前破案,这起案件的来龙去脉如何呢? 1993年12月,沈阳的冬天格外寒冷,省公安厅的仓库管理员又开始了忙碌的工作。 公安厅的仓库里存放着一批77式手枪,这批枪是准备发给市公安局的,在库存的这段日子里,管理员的任务就是确保这批枪的安全。 然而,这个月的29日,意外出现了,管理员在清点4号仓库的时候隐约感觉不对劲,仔细一查,整整一箱的77式手枪竟然“凭空消失”了。 一开始,管理员有些不敢置信,因为门锁都是好好的,怎么可能被偷呢? “会不会是这批枪已经发下去了呢?”管理员这样想。 这件事耽误不得,管理员立马跟市公安局取得联系,接到消息的市局第一时间进行了核对和清点。 但让大家后背发凉的是,市局里并没有找到这批手枪,也就是说,这批手枪被盗了。 那个年代虽然还没有严格控枪,但丢枪所带来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如果这批枪流入到了首都,后果不堪设想。 办案民警来到事发的4号仓库,现场检查一遍后,并没有发现什么可疑的地方,门锁是好的,窗户也没有被破坏,脚印也不够清晰,再加上工作人员的来来往往,现场已经被破坏。 一点线索都没有,此案该从何查起呢?就在大家一筹莫展之际,有人把目光转移到了装手枪的箱子上。 原来,这批手枪箱子原本是整整齐齐堆叠在一起的,总共420箱,前前后后被领走180箱后,其中大部分都发给了鞍山市公安局,最后应当剩余240箱。 而取箱子的时候,难免需要踩在箱子的上面,按照箱子所在的顺序,民警推断,被领走的那180个箱子上很有可能留有盗贼的脚印。 很快,民警奔赴鞍山市公安局,仔仔细细对箱子进行了检查,果不其然,发现了多个异常的印记,这并不是鞋印,而是脱掉鞋子后,穿着袜子踩上去的印。 接下来,办案民警就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足印检测上,那个时候的办案手段没有现在那么高效,依靠的是“笨方法”,一个一个对比。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仔仔细细地比对,仓库内部员工高瑞胜进入了大家的视线。 那么,他会是盗贼吗?如果是,他又为什么要偷枪呢? 高瑞胜只是嫌疑比较大,因为箱子上的足印跟他的脚相似度极高,但单凭这个还不足以认定他就是盗贼。 那怎么办呢?只能审问,可审来审去,高瑞胜就是不承认,甚至还发誓自己绝对不是偷枪贼。 春节临近,北京领导给了压力,要求民警必须在春节前破案。 警方给高瑞胜使用了测谎仪,他并没有通过测试,但尽管是这样,高瑞胜仍然不承认。 最后实在没办法,预审员决定来一招心理攻势,过程中,预审员先是跟高瑞胜聊起了家常,等他完全放松警惕后,预审员再突然提到案子,这样一点一点突破高瑞胜的心理防线。 这招果然管用,聊着聊着,高瑞胜就露馅了,最后主动承认了作案经过。 原来,在12月18日,该高瑞胜执勤,见四下无人,他便脱掉鞋子爬上箱子,从中搬出一箱手枪,趁人不注意藏到了不远处的一个饲料堆里。 而他之所以这样做,就是因为太贪财了,想要把手枪卖掉换钱。 值得庆幸的是,高瑞胜最后并没有得逞,民警根据线索找到了那批箱子,里面的手枪都还在。而留给高瑞胜的,则是法律的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