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地平线余凯博士的演讲里提到,三年内,行业大局可定。
我深以为然。
大概三年之后我们可以非常接近L3的智能驾驶体验,类似于脱手开。
但是L4的的表现离我们依然有一定的距离。
到现在依然有不少人认为,没有到达L4的自动驾驶没有意义,因为还是需要驾驶员的注意。
蔚来最近也发布了AES,覆盖速度范围行业内最广,行业内唯一响应二轮车,行业内唯一响应鬼探头,行业唯一实现夹心场景防追尾。
依然有人问这种场景很难触发吧,这种主动安全没有意义。
其实很难解释,每一项功能的开发需要多大的努力
例如如何找到合理的介入时间,怎么不误触发惊吓到用户。这是比AEB 更难开发的一个场景。
速度越高越容易误触发,计算的精度要求就越高,就越难验证。尤其是夹心的复杂场景。
不过,在群体智能的20亿公里验证下,蔚来获得了保险公司的认证,也是行业首个保险认证。25.2%的数字不是凭空而来的。
解放精力,减少事故是蔚来自动驾驶的愿景。
在L4到来的前的那一天,我认为这二者一样重要。
蔚来[超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