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南京一死刑犯深陷绝境。他却不顾狱友嘲讽,整日钻研字典求减刑。谁都没想

疾冰预防说 2025-01-15 19:23:21

1992年,南京一死刑犯深陷绝境。他却不顾狱友嘲讽,整日钻研字典求减刑。谁都没想到,两年后法院改判,他竟真的重获新生 。 1992年,在南京的一所看守所里,死刑犯仲开龙正埋头于一叠厚厚的笔记和一本翻得发旧的《现代汉语字典》。 周围的狱友对他的行为感到困惑甚至嘲讽,“这都死到临头了,还装模作样做什么学问?”但他并不理会这些声音,始终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谁也没有料到,两年后,这名死刑犯因一项发明彻底改写了自己的命运。 仲开龙出生于1966年,江苏如皋县的一个贫困农民家庭,在这个家中,他是唯一的男孩,父母对他寄予厚望。 他从小聪慧过人,学习成绩优异,最终考入了江苏省外贸学校,这在当时是难得的机会,家人更是以他为荣。 1987年,他被分配到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江苏分公司,担任样宣科开票员。 这个职位虽然不起眼,却让他手握物资和财务的双重印章,掌控了公司关键的物流环节。 刚开始,仲开龙勤勤恳恳地工作,但日复一日的枯燥任务以及微薄的薪水让他心生不满。 就在他感到迷茫时,一位老同学找上门来。对方带着满满一包现金,说服他利用职务之便调拨公司仓库中的高压聚乙烯。 这笔5000元的报酬远超仲开龙的月薪,让他难以抗拒。最终,他迈出了错误的第一步。 从那以后,仲开龙逐渐陷入犯罪的泥潭,他利用职权倒卖国家物资,在短短三年内非法获利上百万元。 这些钱让他过上了奢侈的生活,他购买了昂贵的相机和音响,甚至收藏了一整套精装版的《鲁迅全集》,然而,这种挥霍无度的日子并未持续太久。 1990年,由于与女友感情破裂,愤怒的女友向公安机关举报了他的罪行,很快,他被警方逮捕并起诉。 1992年3月,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仲开龙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接到判决书的那一刻,他彻底崩溃了。 24岁的他本可以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却因一时的贪欲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他的家人试图挽回局面,姐姐卖掉家里的值钱物品偿还部分赃款,但一切都显得无济于事。 就在这种绝望的情绪中,一本杂志改变了他的命运,那是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从狱舍地上拾起一本杂志,翻阅间被一篇关于汉字输入法的文章吸引。 文章提到当时的汉字输入法效率低下,而作者提出了一种名为“四拼输入法”的改进方案。 这篇文章让仲开龙意识到,如果能提出更高效的输入法,或许可以以此争取减刑。 这个想法点燃了他内心最后的一点希望,他开始借助手中的《现代汉语字典》,每天研究汉字的拆分和归类。 他决定设计一种“三拼输入法”,通过减少按键次数来提升输入效率,刚开始,他用信封和废纸片记录想法,随着研究的深入,他的笔记渐渐堆积成厚厚一摞。 狱友们对于他的行为十分不解,有人甚至冷嘲热讽地说:“这种时候还想着搞发明,真是自不量力。” 他对此一笑置之,继续投入到研究中,管教干部注意到他的行为,出于鼓励积极改造的原则,为他提供了纸笔,还特意联系家人寄来一些与计算机相关的书籍。 随着研究的深入,他的构想逐渐成型。 1993年初,仲开龙完成了一份长达182页的研究手稿,这套名为《全息中文码》的发明,通过优化汉字编码规则,将输入效率提升到平均每字按键2.1次。 这一数据远高于当时的五笔输入法,他将手稿递交看守所,并请求将其送往相关部门进行评估。 很快,这份手稿引起了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关注,并被逐级上报至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接到材料后,立即邀请中文信息学汉字编码专业委员会进行技术鉴定。 专家组认定,这项发明在汉字编码领域具有重要创新意义,不仅大幅提高了输入效率,还具有广泛的实际应用价值。 同时,法院展开了全面调查,确认了这项发明确实由仲开龙本人独立完成。 1994年1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宣布对仲开龙改判为“死刑缓期两年执行”。 在判决书中,法院提到,虽然仲开龙的犯罪情节严重,但考虑到他在关押期间完成了具有重要社会价值的发明,且表现出悔罪之心,依法对其从轻处理。 这一判决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 改判后的仲开龙继续在狱中进行研究,并陆续取得多项技术专利,他的努力得到了司法机关的认可,多次减刑后,他最终于2008年刑满释放。 出狱后的仲开龙对自己的过去深感悔恨,并立誓用剩下的生命回馈社会。 仲开龙的经历告诉人们,错误的选择可能带来深重的代价,但只要愿意改过自新,再深的绝境中也可能找到出路。 每个人都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而努力与希望则是改变命运的最大动力。

0 阅读:95
疾冰预防说

疾冰预防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