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爆发后,刘居英奉命出征,谁曾想,中央的这一决定,竟能一举改写抗美援朝的历史,而之所以这样说,完全是因为他向周总理提出了一个建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毫无疑问的是,抗美援朝是新中国的一场立国之战,但这场仗,中国志愿军打得并不顺利。 后勤线就相当于一支部队的生命线,美国士兵当然也明白这一道理,在志愿军的后勤路线上,美军战机犹如蝗虫过境一般盘旋在上空。 无数炮弹袭来,后勤物资、后勤车辆全部都被摧毁,前线士兵得到不到武器和粮食,这大大延缓了我军的进攻脚步。 一向爱兵如子的彭老总实在是不忍心看到前线战士们受冻挨饿,在1951年2月份,为了解决后勤问题,他还亲自回国一趟。 周总理得知情况后,立马召开了一场后勤会议,希望大家能积极献策。 参会的人就包括刘居英,他对朝鲜战场上志愿军的后勤遭遇很是了解,思考过后,他给出了自己的意见。 会上,刘居英做了40多分钟的发言,除了讨论志愿军后勤面临的巨大挑战外,还指出了应对方式,那就是与其一味被别人打,不如主动出击,去打别人。 都说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志愿军的后勤路线如此不堪,罪魁祸首就是美军的战机。 在刘居英看来,与其被动挨打,不如主动出击,把敌人的飞机打下来,让他们不敢再来骚扰。 后勤会议上,刘居英这样说:“我们需要人手、需要材料、需要保卫铁路线的高射炮!” 周总理听后点了点头表示肯定,他心里也明白,刘居英对后勤建设有独到的见解,把高射炮架到铁路线上,肯定能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会议最后,周总理决定采纳刘居英的意见,当即做出指示,将三个高炮师调到朝鲜后勤线上。 如此一来,又有一个新问题产生了,后勤部队和高炮师该如何配合呢?该选择谁来担任这个指挥呢? 毫无疑问的是,中央把志愿军后勤线总指挥的权力交到了刘居英的手里,就这样,刘居英带着艰巨的任务和中央领导们的期盼踏入了朝鲜战场。 谁又能想到,正是中央的这一决定,让志愿军后勤部队从此站了起来。 在朝鲜,刘居英又是怎么做的呢? 刘居英赶赴朝鲜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训练士兵,比如说该如何躲避空袭,如何伪装物资等等。 另外,刘居英还专门安排了一批抢修队伍,如果后勤线路再被炸,那抢修队伍会立马修补,确保把损失降到最低。 而这里面最关键的一环,当属高射炮部队。 原来,美军的飞机一般采用的是低空飞行,一方面是因为这样便于侦查目标,另一方面是想要威慑我军。 但是,志愿军有了高射炮之后就不一样了,低空飞行的美军占不了一点便宜,几天下来,就有好几架美军战机被击落。 如此一来,美军就不敢再轻易来骚扰志愿军的后勤路线了。 不过,前后五次战役结束后,刘居英又面临了一个大挑战,不甘心失败的美军对志愿军后勤展开了绞杀,大部分桥梁和公路都被摧毁。 怎么办呢?刘居英临危不乱,带领战士们修建了多座备用桥梁。 如果备用桥梁也被炸了怎么办呢?我军还有“活桥”,需要的时候,战士们铺上钢轨,后勤车队可以顺利通行,不需要的时候,直接把钢轨卸下,等下次再使用。 一来二去,美军都打懵了,明明已经把志愿军的道路炸毁了,可物资还是源源不断地运到了前线。 就像范福利特说的那样:“虽然我们的空军和海军,尽了一切力量企图阻断中国人的供应,但他们还是用令人难以置信的顽强毅力,把物资运到前线,他们创造了惊人的奇迹!”
朝鲜战争爆发后,刘居英奉命出征,谁曾想,中央的这一决定,竟能一举改写抗美援朝的历
爱吃凉拌菜
2025-01-15 17:49:03
0
阅读: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