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一位农民来到湖南省政府大厅的门口,指着毛主席的画像就“大放厥词”,说

有范又有料吖 2025-01-15 17:35:57

1951年,一位农民来到湖南省政府大厅的门口,指着毛主席的画像就“大放厥词”,说道:“他是我的兵。”奇怪,这位农民到底是谁?他跟毛主席又是什么关系呢? 这位老人穿着非常朴素,佝偻着腰,打眼一看就是一个饱经风霜的农民。 1951年的这天,他去湖南省政府目的是找一个人。 “请问,程星龄的办公室怎么走?”老农操着一口浓厚的湖南口音问道。 要知道,老农嘴里说的这个程星龄可是副省长。 门口的警卫警惕性很强,他上下打量了一番老农,反问道:“你找副省长有事吗?预约了吗?” 老农没有着急回答,而是不慌不忙地从怀里掏出了一封信,可谁知,警卫员在看到信后,竟赶紧把老农请了进来,随后又立马跑着去通报副省长了。 老农来到大厅后,被一幅画像吸引了,仔细一看,那是伟人毛主席的画像。 老农左看右看,最后,竟直接指着画像激动地说道:“他是我的兵!” 这时候,副省长程星龄快步走到了老农面前,询问他有什么事情,老农没有回答,而是把那封信交到了程星龄手里。 程星龄看过信后,惊讶地半天说不出话来,这封信竟是毛主席的亲笔信! 接下来,老农被热情地请到了办公室,在他的描述中,我们才知道他了真实身份。 这位老农名叫彭友胜,老家在湖南省衡东县,他的家庭条件并不好,世代贫农。 1899年,为了混口饭吃,15岁的彭友胜离开了家乡,四处找活干,但那个年代,彭友胜的工资所得,甚至连自己都养不起。 时间一晃来到了1907年,那时候的中国硝烟四起,老百姓民不聊生,彭友胜最后走投无路,选择了参军。 彭友胜所在的队伍是湖南新军,这么多年的苦难练就了他吃苦耐劳的品质,在部队里,他的表现十分突出,不久后就当上了新军副目,相当于副班长。 有一天,彭友胜注意到部队里来了个年轻人,这个人是个瘦高个,与其他人不同的是,此人更像是一个读书人。 年轻人被安排到了彭友胜的班里,两人一见面,彭友胜就好奇地打听此人的名字。 这个人是谁呢?他就是毛泽东。 谈话中,彭友胜被毛泽东那种谦逊、低调的品质吸引住了,他发现,毛泽东对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虽然身为一名新兵,但对带兵打仗却很有研究。 彭友胜坚信,这个青年日后必成大器。 军营里,彭友胜特意让毛主席睡在自己的上铺,生活上,彭友胜对他也是格外照顾。 第二年的一天,毛主席跟彭友胜聊天的时候,提出想要离开军营,一心一意读书。 对此,彭友胜并没有为难,临行前,他专门准备了酒菜送别,还送给了毛主席两块银洋。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彭友胜有一种感觉,他知道毛主席将来是要干大事的人。 10多年后,彭友胜所在的部队被改编为了国民革命军,一天,彭友胜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跟毛主席又见面了,那时候的彭友胜身为少尉排长,而毛主席已经成为了中共中央委员。 后来,彭友胜因为不愿意看到内战,于是便找机会逃离了部队,回到了老家,安心当起了农民。 1951年,看着土地改革取得的成果,彭友胜怀着激动地情绪找人代笔,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 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毛主席竟在百忙之中回复了他的信件。 就这样,彭友胜带着这封信找到了程星龄,程星龄在听到老农的故事后,当即给彭友胜安排了一个岗位,自此,彭友胜的生活得以改善。 毛泽东在谈到湖南新军的那段经历是曾说:“在我那个班里,有一个湖南矿工和一个铁匠,我非常喜欢他们。” 这里的湖南矿工指的就是彭友胜,两人之间相处的时间虽然不长,但他们的战友情和革命情却造就了一段佳话。

0 阅读: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