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写字追求含蓄和内敛 今天贴一张我临的字——把王羲之《曹娥碑》放大写。这几个月

悦悦文化 2025-01-15 15:11:49

我写字追求含蓄和内敛 今天贴一张我临的字——把王羲之《曹娥碑》放大写。这几个月来我一直在这么做,有一点心得。 晋人书法在后代人眼里是至高无上的,所谓“书不入晋,终入野道”。我临晋人字的时间是比较长的,加起来五六年总是有了的。 有比较才有伤害。如果临一年《十七帖》,再去临孙过庭的《书谱》,甚至智永的《真草千字文》中的草字,你就会发现差距太大了。这三种我都临过很长时间,所以有这体会。不是说智永和孙过庭的不好,肯定是很好的,但与王羲之相比,王要高级多了。 后人称赞晋人的书法,用的话很多,但大多是围绕“萧散”而展开谈论的。晋人的字,尤其是王羲之的字,肯定是萧散的,所谓魏晋风度,在文学上的表现是“建安七子”“竹林七贤”以及东晋的玄言诗;在书法上的体现,则是王羲之书法。 但我这几个月在把王羲之的小楷放大写的过程中,体会最深的是王字的含蓄和内敛。比如,王羲之的小楷几乎没有长撇,也很少有长捺,即使写“走之旁”,捺笔也见好就收,绝对没有张牙舞爪的夸张。 含蓄内敛的字,最能让人反复品味。写字的人都有一种体会,如果在临写一种经典书法作品时,觉得越临越有味道,那多半因为法帖很含蓄,很内敛。颜真卿的行书,就是这样,所以值得反复临写。 坦率说,我以前喜欢黄庭坚的行书,《松风阁诗》和《砥柱铭》临过不知多少遍,现在回过头来看,觉得太露了,欠含蓄。相比较而言,我觉得山谷道人的《华严疏》更含蓄,更耐品,因为更接近王羲之和颜鲁公。 我写字没天赋,但毕竟写了这么多年,总是会有点体会的。我越来越觉得王羲之的含蓄和内敛,是值得一辈子追求的。能不能做到,那是另一回事。 瞎说说,贻笑大方了。

0 阅读:2
悦悦文化

悦悦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