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中印边境再起冲突,双方派出的兵力甚至远远超过了1962年的规模,但最后的结果却让西方国家大跌眼镜。 1976年,中国和印度恢复互派大使,这意味着两国关系得到了缓和。 印度表面上与中国发展友好关系,但背地里仍然打着侵犯中国领土的算盘。 时间来到80年代,印度方面制定了一项军事计划:尽快将军队部署到与中国接壤的实际控制线上。 此计划做出后,印度还是大力发展国防建设,扩充军队,还向苏联进口了大量先进武器,比如说米格23战斗机。 为了实施此计划,印度还特意把希纳斯瓦米·桑搭吉上将调任了印军总参谋长,值得一提的是,桑搭吉上将也是鹰派的一份子。 走马上任后的桑搭吉立即开始了军事演习,目的是什么呢?就是想让印度士兵快速熟悉作战区域的地形地貌,为将来的入侵做准备。 回想起1962年和1967年的两次战争,最后的结果都是印度惨败,过去的这么长时间里,印度也一直在总结经验,同时也希望在下一次战争中“一雪前耻”。 西方媒体对此大肆发表文章,本着“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态度大肆拱火。 那么,后续的发展真如西方媒体说的那样吗? 1986年开始,印度开始向边境地区大肆增兵,那段时间,经常能看到米-26重型直升机将大量印军送往前线阵地,锡金东北部也有大量战车在行进。 一直到1987年4月份,印军在边境地区集结了10万军队,后续也还在扩充兵力,要知道,1962年的对印自卫反击战时期,印度拢共也就出动了2.2万人的部队。 印军兵力一多就开始挑事,这年5月份,印军发起偷袭,由于敌众我寡,我军一位副营长牺牲壮烈牺牲。 为了回应印军的无理行为,我军展开了反击,最后以15人伤亡的代价击毙了21名敌人。 这次反击,我军是比较克制的,并没有让冲突扩大化,但为了防止印度的再度袭击,西藏军区集结了部分兵力开赴前线,以应对有可能的突发状况。 我军的这次派兵前前后后加起来有4万多,而在1962年时,我军出动的兵力只有1.8万,这样一看,1987年的这次冲突,双方的兵力都有大规模的增加。 那么,这场仗最后打起来了吗?这场冲突又是如何解决的呢? 随着中印边境地区兵力的不断增加,西方媒体猜测,此战必定爆发,而且一爆发,就是中印两国的大战。 根据双方兵力态势和外交回应,西方媒体的猜测不无道理,印军多次对外声称已经做好了战斗准备,而时任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的杨尚昆也对外宣称:“如果印度坚持在边界沿线进行侵略性刺探,中国将不得不作出反应。” 但最后的结果让西方媒体失望了,印度鹰派有发动战争的决心,但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却不这样认为,在他看来,以印度的军事实力,还不足以跟中国军队抗衡。 在甘地的周旋之下,印度国内有越来越多的官员倾向于与中国方面和谈。 对于印度总理的做法,我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也提出,想要缓和紧张气氛,那印军必须要撤离边境。 此后,印方和中国陆陆续续开始撤军,这场“箭在弦上”的冲突就这样被化解了。 此事件也向全世界说明一个道理,中国爱好和平,厌恶战争,但是,如果他国执意要侵犯我国利益,那中国不会坐视不管,并且一定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记得当年曾经进行了一场核武器实验,大大震慑住了阿三的气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