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49岁台湾老兵因病离世,临终前老兵叮嘱16岁长女:“你的根在河南,请

瀚霖学史吖 2025-01-14 16:31:50

1977年,49岁台湾老兵因病离世,临终前老兵叮嘱16岁长女:“你的根在河南,请你一定要回河南寻亲!”几十年过去了,女儿完成父亲遗愿了吗? 女子名叫史豫秀,上世纪60年代出生于我国台湾省桃园市,家中排行老大,下面还有两个妹妹。 史豫秀曾问过父亲名字中豫字的由来,父亲说:“豫字是河南的简称,那里是咱们的故乡,把豫字起在名字里,就是让你们不要忘记自己的根。” 父亲经常给女儿们讲述自己在河南老家的故事,一提到河南,父亲的嘴角总是忍不住上扬,但眼神中又透露出一丝忧伤。 这个豫字,代表了父亲对家乡浓浓的思念之情。 父亲名叫史运生,1928年12月8日出生在河南省临汝杨集镇史家村,一年,村里来了一伙人,要抓壮丁去打仗,刚刚成年的史运生被迫参军。 受限于当时的通讯水平,史运生唯一与家人取得的一次联系,是几年后给家人写的一封信。 1948年,史运生在战争中负伤,在济南一家医院接受治疗,期间,他给家人写了一封信报平安,希望他们不要惦记自己,等打完仗就回家跟家人团聚。 收到史运生的信件家人们如释重负,他们立马回信,告诉史运生要注意安全,还在信里放了一张全家福。 可惜的是,史运生没能收到,因为在他寄完信后第二天,就跟随部队离开济南,前往了台湾。 来到人生地不熟的台湾,史运生有些不知所措,他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家乡,夜晚他经常偷偷流泪,期盼着有一天能和家人团聚。 好在他在台湾结识了一位女子,给予了他无微不至的关怀,长久的相处中,两人互生情愫,携手走进了婚姻殿堂。 婚后,妻子为他生下了三个女儿,从此,史运生在台湾安了家。 史运生在台湾生活了十几年,生活还算稳定,但他始终放不下远在河南的亲人,由于当时两岸关系紧张,他无法与亲人取得联系,只能将这份思乡之情埋在心里。 1977年,史运生被查出肝癌晚期,病情已经达到不可控的地步,他懊悔,他痛苦,他还没来的及回家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最终他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那一年史运生49岁,大女儿史豫秀只有16岁。 临终前,史运生叮嘱女儿们,希望女儿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去河南老家寻找自己的亲人,他还留下一张字条,上面记录着老家的地址,还有自己父亲的名字史天良,母亲杨氏。 后来,两岸关系缓和,史豫秀尝试按照地址给老家写信,可接连写了十几封,都没能收到回复,尽管这样,史豫秀仍然坚持每年写信,为了扩大范围,他还给老家附近所有村庄的史姓村民都写过信,很遗憾,这些信件全部石沉大海。 得知很多台湾老兵要返回大陆时,史豫生委托他们打听老家的情况,但依旧没有任何有用的信息。 期间,史豫秀曾几次来到过河南寻亲,但都没能如愿。 几十年过去了,老家的名字可能已经更改,行政区域可能也被划分到其他地方了,想找到老家的机会已经非常渺茫。 然而,史豫秀没有放弃,她开始求助于各大寻亲网站和网络媒体,她整理了父亲的资料和老家的信息发布到网上,希望借助网络的力量完成父亲的遗愿。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媒体的帮助下,家住汝州小屯镇王堂村的一位老人联系到了史豫秀,老人名叫史运斗,史运生是他的哥哥。 但从名字上判断,史运斗很可能是自己的二叔,为了保险起见,在志愿者的帮助下,双方做了DNA检测,结果显示双方存在血缘关系。 41年了,如今女儿终于替父亲完成了梦想,他终于找到了父亲失散多年的家人。 2017年11月,带着父亲41年的遗愿的史豫秀踏上了前往河南郑州的航班。 抵达汝州那天,汝州连续几天的雨停了,阳光洒下,一道彩虹映照在空中,汝州王堂村史家热闹了起来,老家的叔叔阿姨们都来了,他们拿着鲜花迎接史豫秀,院子里一片欢声笑语。 按照汝州的传统,史豫秀在家人的陪伴下跪拜了爷爷奶奶,她还将故乡的泥土装进了瓶子里,回去要放到父亲的塔位旁。 史豫秀临回台湾前,喝了一大碗家人们煮的玉米粥,这是史运生小时候最喜欢喝的粥,她说以后会经常来河南看望家人,自己的根永远在河南。 41年曲折寻亲路,如今终于如愿以偿,史豫秀实现了父亲的遗愿,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

0 阅读:63
瀚霖学史吖

瀚霖学史吖

诉说古今历史,以古为镜,知兴替,学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