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的时候,网络上流传开一句话,让不少人炸了锅。上海交大的胡伟教授说:“中美关系搞成这样,咱们也得看看自己的问题。”这句话一出,立刻在网上掀起了波澜。很多人不买账,直接批评胡教授“崇洋媚外”,甚至有人叫他“假洋鬼子”。 其实这话是在一个学术讨论会上说的,当时胡教授提到,中美之间的矛盾,中国这边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他还说到,美国在过去确实帮过中国不少忙,比如支持咱们加入世贸组织,提供技术上的帮助。但这样的说法,在大家民族情感高涨的时候,就成了众矢之的。网友们反应激烈,有人说美国对中国的贸易战、科技封锁怎么能不算打压呢?还有人觉得胡教授立场不对,“现在中国都被人这么欺负了,他还替美国人说话。” 这已经不是胡教授第一次因为发言引起争议了。早前在俄乌冲突刚爆发的时候,他就建议中国应该和美国一起制裁俄罗斯,借此机会融入西方阵营。这种观点当时也招来了不少骂声,很多人认为他是“投降派”。 胡教授多次去美国做访问学者的经历,让他熟悉了西方的视角,但也让人质疑他对西方是否认同过多,忽略了国内的情况。作为学者,他的这些言论合适吗?中美之间因为各种原因关系紧张,大家对美国的行为很不满。这时候胡教授不仅没有批评美国,反而强调中国要自我反省,这自然不容易被大众接受。
对于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这次事件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一些人认为,学者发表意见时应该以国家利益为先;另一些人则觉得社会应该包容不同的声音。而反对者担心,胡教授的言论是不是触碰到了国家利益的红线? 胡教授本人面对舆论风暴选择了沉默,没有做出回应或解释。学术界也开始考虑,要不要对学者的公共言论进行更严格的监督,防止类似情况再次发生。胡教授的事反映出公众对知识分子角色的期望:既要保持独立思考,又不能脱离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