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82岁作家徐迟因病住院,护士半夜查房,却发现病床上没有人,抬头一看阳台窗户大开,她急忙打着手电,伸头往窗外一照,顿时吓得失声尖叫起来。 此刻的徐迟安详地躺在楼下草丛中,鲜红的血蔓延开来。究竟是遭受了怎样的磨难,才令82岁高龄的文学大师毫不迟疑的跳楼自杀呢? 1914年,徐迟出生于浙江南浔的一个名门望族。他的家族由开明的知识分子组成,父亲对他的教育秉着读书破万卷的想法,从小就把他安排到最好的私塾的读书识字,生活得无忧无虑。 1932年,徐迟进入燕京大学借读,从小就对诗集和散文感兴趣的他,正式发表了散文处女作《开演之前》,同时还出版了短诗。至此,真正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青春时期的徐迟醉心于文学创作,对待爱情还处于懵懂的阶段。直到1936年大学毕业后,徐迟回到南浔中学教书遇到陈松,开启了第一段婚姻。 他们初见时,陈松正站在讲台为学生授课,江南女子独有的吴侬软语令她自带温柔气息。微光正好,清风徐来,徐迟就这样愣在教室门口,竟忘记前去授课的事,还是陈松回头示意,才让他想起来。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自那一见,徐迟仿佛打开了爱情的开关,对陈松展开了热烈的追求。陈松早就听闻才子徐迟的大名,那天一见直接打动了她的芳心,一来二去,两人不出所料地坠入爱河。 青春时期的爱情总是真挚而热烈。1937年,徐迟因工作调到上海,他们相恋不过一年左右,便步入了婚姻的殿堂。陈松为了全力支持丈夫的工作,辞掉了南浔中学教师的职务,成为徐迟的贤内助。 陈松对徐迟的生活和文学事业上意义重大。在生活上,她不仅为徐迟诞下了二女一子,给他带来天伦之乐,还把家里打理的井井有条。在事业上,陈松助力徐迟完成了《世界知名音乐家》《三大都市的毁灭》等文学名著。 1984年,原本婚姻幸福美满的两人能够走向“携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结局。但天不遂人愿,一张冷冰冰的病例报告打破了他们的幸福。 “徐太太患上的是癌症,以目前的医疗水平无法救治,尽快准备后事吧。”医生都话回荡在徐迟脑海,对这个家庭来说无疑是致命的一击。 徐迟即便跑遍天下名医也难以救治妻子,他只能无奈地陪伴妻子走到了生命的尽头,眼睁睁看着她的生命一点点消逝,最终化为虚无。 陈松离世后,徐迟一直沉浸在悲伤痛苦中,他通过不断地写日记的方式来表达对妻子的思念,甚至为她量身定制了一部小说。 直到陈彬彬的出现,才令悲伤的徐迟得到短暂的救赎。但或许也正是因为她,成为推动其走向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 陈彬彬是四川大学文学教授,与温柔内敛的陈松不同,她明艳动人,外向活泼。 那时的徐迟因众多文学作品,在文学界有极高的地位。陈彬彬见到徐迟后,对他展开了猛烈的追求,丝毫不顾外界的流言蜚语。毕竟,徐迟的发妻离世不过数年,而陈彬彬与年近75岁高龄的徐迟相差20多岁。 即便徐迟的儿女都极力反对此事,但沉溺于在虚幻爱情中的徐迟仍然一发不可收拾,不仅和陈彬彬以男女朋友相处,没过多久,还大张旗鼓的娶她进门。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彼此新鲜感的褪去,性格鲜明外向的陈彬彬与内敛儒雅的徐迟直接矛盾逐渐爆发,再加上年龄差异,他们从充满爱意到争吵不断。 徐迟对于与陈彬彬的婚姻是这样描述的:“眼前就是死亡,再继续这样下去,我已经无法再活下去了。”可见其痛苦至极。于是1994年,在子女的帮助下,徐迟和陈彬彬结束了这段荒诞的婚姻。离婚后,他对发妻陈松的感情愈发深厚,时至今日,才明白何为爱情,何为婚姻。 离婚后的徐迟不肯放过自己,在对陈松极度的思念与愧疚下,患上了老年躁动症,身体每况愈下。 而再加上当时中国文学市场盛行快餐文学和庸俗文学,完全忽视了老牌作家的作品,这令徐迟引以为傲的文学事业受到了重创。 就这样,徐迟在被事业不济、婚姻失败所笼罩的阴霾下,艰难地熬过了几年,但最终还是没能扛过精神压力,以跳楼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参考信源:王嘉良,颜敏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上海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