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毛泽东初见薄一波,得知其姓名后,将一个成语重复了两遍。 1945年,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 大会最引人注目的内容之一是中央委员会的选举。 大会通过不记名投票选举出了包括毛泽东在内的44名正式中央委员以及33名候补委员。 年仅37岁的薄一波成为当时最年轻的中央委员。 薄一波的当选起初只列为候补委员。 陈赓对此表示反对,认为薄一波从监狱出来,虽然是共产党员,但直接担任中央委员可能过于草率。 然而,毛泽东得知这一情况后,明确表示支持薄一波,。 薄一波出生在陕西省定襄县。 14岁时,他考入了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开始接触到“五四运动”中传播的思想,并在此期间接触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此后,他投身革命。 1925年,薄一波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随后转为中共党员,开始在山西从事学生和工人运动。 随着大革命的失败,薄一波成为了国民党通缉的目标,不得不转入晋北地区。 1928年,薄一波来到天津,开始指导士兵发起多次士兵暴动。 1931年,由于叛徒出卖,他被捕并关押在草岚子监狱。 在监狱中,薄一波没有放弃对党的工作,甚至担任了监狱内中共支部书记,组织和领导其他囚犯进行反抗。 直到1936年,经过长达五年的牢狱生活,薄一波才得以被组织营救出狱。 这一经历让薄一波在党内的威望有所积累,但陈赓担忧薄一波是否能坚定地履行共产主义信仰。 1936年,阎锡山意识到单凭地方力量难以抵挡日军的进攻,遂主动向中共中央求助。 中共中央决定派遣薄一波等人前往山西。 薄一波到达山西后,为了争取广泛民众支持,薄一波提出了“戴阎锡山的‘帽子’,说‘山西话’,做党的抗日救亡工作”的方针。 在此指导思想下,薄一波推动了以牺盟会为主的群众组织建设,并成立了由党领导的山西省公开工作委员会。 此外,薄一波还协助阎锡山培养新一代国民兵干部,利用考试内容的设置,吸引和录取了一批坚定的抗日力量。 与此同时,他的组织能力和也得到了党内外的高度评价。 1941年,八路军总部决定由薄一波担任太岳军区司令员兼政委 太岳根据地腹心地区便开始了村级选举。 选举产生的村政权实现了“三三制”原则,即党员、群众代表和社会贤能三方共同参与治理。 新当选的村长和村代表会议主任通常都是在群众中有威信的优秀分子。 太岳区各界人士于9月在沁源县召开了支持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成立的大会。 此次会议也为民众提供了表达意见的渠道。 太岳区的民主选举让各级干部在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能够更多依靠群众支持。 薄一波深知仅依靠正规军队是无法全面抗击敌人的。 他迅速着手发展民兵组织,自1940年起,太岳区便开始大力扩充民兵力量,仅在1940年到1942年初,民兵人数便从数千人扩展到接近两万人。 民兵的组织形式灵活,他们在对抗敌军扫荡的过程中,发挥了作用。 此外,日军对太岳区进行了经济封锁。 为了应对这一困境,1942年,第三专署区召开了一次紧急会议,探讨如何打破经济封锁,恢复生产与商业活动。 会议决定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稳定经济:统一货币政策,避免市场混乱; 关注民生,发展农业和轻工业; 并通过组织贸易,促进物资的流通。 1942年,邓小平视察太岳区时,遭遇了阎锡山第61军与日军勾结的事件。 阎军的侵扰还造成了大量无辜百姓的伤亡。 薄一波得知这一情况后,通过《太岳日报》发表文章,呼吁第61军停止这种危害人民的行为。 然而,敌军的暴行并未停止。 邓小平决定发动浮翼战役。 经过几周的激烈战斗,抗日力量最终成功击败了敌军。 1942年1,中共中央决定将太岳和晋豫两地合并为一个更大的战略区域。 经过整合,太岳区的行政范围不断扩大,直到1943年,合并工作正式完成。 薄一波被任命为中共太岳区党委书记及军区政委。 1943年,薄一波首次前往延安,参加党的七次代表大会前的准备工作。 在延安,薄一波第一次见到了毛泽东。 毛泽东在会见薄一波时,两次重复了“如履薄冰”这一成语,其发音与薄一波的姓名相似。 这种特殊的提及,可能是为了加深对薄一波名字的记忆。 毛主席的博学和深邃的革命思考给薄一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定成立中央财经委员会,集中领导全国的财经事务。 薄一波被任命为中财委成员,协同陈云等领导人处理财经工作。 随着中财委成立,毛泽东明确提出要将陈云从东北调至中财委负责全面领导。 薄一波也明确承担了协助陈云工作的重要角色。 在陈云和薄一波的共同努力下,短短一年内,新中国的通货膨胀得到有效遏制,民生得到初步保障。 参考文献:[1]薛钰.薄一波对科学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的指导与贡献[J].中共党史研究,2007(2):76-81
1943年,毛泽东初见薄一波,得知其姓名后,将一个成语重复了两遍。 1945年,
文山聊武器
2025-01-13 19:18:5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