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牛群败走蒙城,混得那叫一个惨。为了躲小报记者,他连家都不敢回,天天在小旅馆借酒消愁! 到蒙城折腾几年,牛群从一个“香饽饽”变成了如今的“臭狗屎”,肠子都悔青了。 短短几年,牛群事业尽毁、口碑尽失,他究竟图个啥?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也是在这一年,牛群在天津出生了。 高中毕业后,牛群到河北省霸州市北落店村插队下乡,没想到,繁重的劳动之余,他被一个老人的快板感染,自己本来就会一点,两人经常切磋,成了忘年交。 1970年,牛群参军当了通讯兵,不久后,就碰到团里文艺汇演,他说了一段天津快板,备受好评。 这是他艺术人生的一起起点。 四年后,牛群被调入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从事相声创作表演。 后来,他拜常宝华为师,正儿八经地学起相声来。 1988年,牛群搭档李立山,登上央视春晚的舞台,说了相声《巧立名目》。 同年,在拍摄电视剧《那五》时,牛群认识了生命中最重要的搭档,冯巩。 牛群看过冯巩的相声,很喜欢他表演的方式,便拉着他一块儿说。 当年,两人就推出了8段相声,越来越有默契。 1989年,牛群开始搭档冯巩一起在央视春晚说相声,那一年,他们表演的节目是《生日祝辞》,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两人的合作备受观众喜欢,《小偷公司》、《点子公司》、《明天会更好》等等,都成了他们的代表作。 结果,牛群成名了,赚钱了,人也动起了别的心思。 1997年,春晚结束后,牛群对冯巩说:“兄弟,我可能要对不住你了,我想去做生意赚大钱,不说相声了。” 冯巩愣了一下,劝道:“生意并不好做,你一直钻研艺术,怎么可能懂经商之道呢?这样吧,我等你半年,如果,半年后你还想说相声,我们再一起上春晚。” 没想到,真被冯巩说中了,牛群不是经商的料,不到半年,他就赔了个精光。 牛群找到冯巩,两人继续搭档说相声,没想到1998年春晚后,他又告诉冯巩:“我想办杂志,经商不行,杂志我总可以的。” 就这样,牛群奔腾在他梦想的世界里,然而,这个梦依旧以破碎告终。 牛群再次回头找了冯巩,冯巩以为他折腾了两次,怎么也会安分了,结果,牛群根本就静不下来创作,排练了。 1999年,演完《瞧这俩爹》,冯巩再也不等牛群了,他寻找新的合作伙伴,照旧在春晚上给观众们带来欢声笑语。 牛群则跑去从政。 2000年底,牛群以挂职锻炼方式到安徽省蒙城县挂职副县长。 虽说是挂职,可牛群实实在在想为百姓办点事儿。 牛群并不把自己当个官儿,他只是想做点好事儿。 于是,他跟着各位领导们去招商引资,一个人说相声没意思,他就唱歌。 总之,“金主爸爸”们怎么高兴,他就怎么来。 就这样,牛群拉来很多投资。 他搞产业,办聋哑学校,就在他雄心壮志的准备大干一场时,一场舆论风波把他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2004年起,诸多媒体向牛县长发出质疑,认为他假公济私,中饱私囊。 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牛群选择了“裸捐”,并主动要求政府审查。 可一些小报记者并不打算放过他牛群,他们天天等在牛群家门口,准备排他落魄的模样,准备让他给个交代。 牛群不想因为自己影响妻儿的生活,因为,他在家附近找了个小旅馆,暗自神伤。 回忆自己的任性过往,牛群只能借酒消愁。 记者们不等待了,牛群回了家,他开始反思自己,并主动找到冯巩,请他吃饭,甚至下跪。 牛群曾说:“我这辈子是给我爸妈磕头,另一个就是冯巩。” 冯巩鼻子一酸,推心置腹地说:“牛哥,这些年你不务正业,不好好弄相声,上蒙城去,当什么县长……” 牛群瞬间红了脸:“那咱俩一块儿弄弄相声。” 他们的本子很好,却没能通过春晚的审核,原因很简单,牛群的负面影响还在,不适合出现在春晚舞台。 2005年过半,政府还了牛群清白。 他也终于搭档闫学晶、刘小梅,再次登上了2006年央视春晚的舞台,那一年,他们表演的小品《打工幼儿园》,获得了语言类小品二等奖。 一年后,牛群搭档赵本山、宋丹丹,表演了小品《策划》,同年,出演了冯巩自导自演的喜剧电影《别拿自己不当干部》。 牛群的口碑回来了,却再也没有往日的风光。 再然后,牛群开始做主持,他回归到一个文艺工作者的身份,人也自在了起来。 想当初,牛群是春晚的常客,他却在自己最风光的时候,不断折腾,最终断送了前程。 可他忘记了,人只有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才能如鱼得水,跨领域本就是一件冒险的事。 人,贵在有自知之明,平平安安是福,平平淡淡才是真。
2005年,牛群败走蒙城,混得那叫一个惨。为了躲小报记者,他连家都不敢回,天天在
奇怪讲故事
2025-01-13 16:40:45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