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广西男子患上肝癌晚期,他却放弃治疗变卖家产花17万修路,中途钱不够,他又带着儿子四处向村民借钱,并承诺:我死后,我儿子给你们还钱! 黄元峰,出生在广西桂林一个名叫小江屯的小山村,这里青山绿水,风光旖旎,但贫穷却像一条看不见的枷锁,束缚着村民们的生活,年轻的黄元峰不甘于现状,早早便背井离乡,到外面的世界闯荡。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黄元峰靠着一双勤劳的手和一颗善良的心,逐渐在工地上站稳了脚跟,他任劳任怨,不惧脏累,活儿抢着干,赢得了包工头的赏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慢慢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工,成长为小有名气的包工头。 2014年,正当他的事业如日中天时,一纸医院的诊断书,宣判了他的"死刑"——肝癌晚期,只剩下不到5年的生命,面对死神的步步紧逼,黄元峰一度陷入了绝望的深渊。 在病痛的煎熬中,黄元峰的脑海里突然闪过了小江屯那条泥泞的小路,每逢下雨,路就变得泥泞不堪,村民们出行很是不便,他想,如果能在有生之年为家乡修一条路,即使倒下也值了。 下定决心后,黄元峰便马不停蹄地投入到修路的筹备中,他东拼西凑,甚至变卖了家中仅有的一套房子,然而修路的费用实在是一笔巨款,远远超出了他的承受能力。 他决定求助乡亲们,拄着拐杖,黄元峰一瘸一拐地挨家挨户做工作,他殷切地向大家描绘美好的蓝图,恳请大家伸出援手,村民们被他的诚意打动了,纷纷慷慨解囊,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大家齐心协力,只为了一个共同的梦想。 就这样,在黄元峰的带领下,小江屯的修路工程破土动工了,工地上,他披星戴月,夜以继日,不辞辛劳地指挥着工人们,任凭病魔在身体里肆虐,他也未曾喊过一声苦。 医生劝他住院治疗,他摇摇头,说:"不行,路还没修完呢。"妻子怕他累坏了身子,他笑笑,说:"甭担心,等把路修好了,我就歇歇。"儿女见他如此执拗,只能默默支持,就这样,这个身患绝症的汉子,凭着一股子倔强的韧劲儿,带领乡亲们一步步把路修到了村口。 岁月悄然流逝,转眼到了2015年春节前夕,当最后一铲水泥浇筑完成,一条崭新的水泥路出现在小江屯,村民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激动地拥抱在一起,而黄元峰,却悄悄躺进了医院。 病床前,家人的泪水浸湿了枕巾。黄元峰虚弱地躺在那里,脸色苍白如纸,身体几乎瘦得脱了形,但当他得知新路已经建成的消息时,他的眼睛里却绽放出了久违的光芒。 "我没白费力气,总算把心愿了了。"黄元峰嘴角微微上扬,淡淡地说,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心中想的,依然是那条承载着他无尽希冀的路。 2015年春节过后不久,黄元峰因病离世,年仅46岁,他走得很安详,脸上带着满足的微笑,仿佛在诉说:他无怨无悔。 黄元峰离开了,但他的精神却永远留在了人们心中,他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何为大爱无疆;他用自己的行动,书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生命赞歌。 小江屯的村民们没有忘记他,在新路的起点,他们立起了一座黄元峰的塑像,塑像上的黄元峰,依然是那样慈祥而坚毅,目光深邃,注视着家乡的方向。 后来,黄元峰的事迹越传越广,感动了无数国人,2015年,他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一个普普通通的乡村汉子,就这样成为了大爱的象征。 有人曾问黄元峰的儿子,父亲走了,他可有遗憾?儿子摇摇头,眼眶微红:"没有遗憾,我为有这样的父亲而骄傲,他用生命,教会了我什么是爱的真谛。" 黄元峰的妻子说,丈夫一生最快乐的时候,就是在修路的那段日子,因为他知道,自己正在为心爱的家乡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对他而言,这就是最大的幸福。 让我们向黄元峰致敬,向所有像他一样无私奉献的人致敬,因为有了他们,世界才变得如此温暖美好,因为有了他们,冬日暖阳般的大爱,才不会从人间褪色。
2014年,广西男子患上肝癌晚期,他却放弃治疗变卖家产花17万修路,中途钱不够,
广瓦下州
2025-01-13 16:39:54
0
阅读: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