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经济向上突围,关键“一”招何在?|“万亿俱乐部”,今年怎么干

金羊网 2025-01-13 14:52:56

[开栏语]

广州、深圳、佛山、东莞是广东4座GDP超过万亿元的城市,在全省经济版图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万亿俱乐部”如何破浪前行,向高而攀?

2025年广东省两会期间,羊城晚报策划推出《“万亿俱乐部”,今年怎么干?》系列报道,邀请代表委员剖析四城经济发展脉络,聚焦2025年发展路径出谋划策,助力城市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为全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做出新的更大贡献。敬请垂注。

沿着岁月的长河回溯,“千年商都”广州在经济发展的航道上从未偏航。从古代广州港的千帆竞发到如今成长为3万亿级的超大城市,广州的每一步都镌刻着敢为人先的勇气。

然而,在全球经济格局加速变革,科技浪潮汹涌澎湃的当下,广州正经历着一场“压力测试”:新旧动能转换之际,经济增速暂时放缓。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做好今年经济工作意义重大。在广东省两会召开之际,羊城晚报采访来自相关领域的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为广州探寻经济向上突围的关键“一”招。

一张蓝图:“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

1月3日,中共广州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快构建“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增强高质量发展动能。“12218”内涵丰富:“1”即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一个总体要求;“2”即把握制造业服务业“两业融合”、数智化绿色化“两化转型”两个主攻方向;“21”代表15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和6个未来产业;“8”代表8个现代服务业。

“‘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广州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新阶段提出的系统性发展蓝图。”广东省政协委员、广东亚太创新经济研究院理事长李志坚表示,“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通过对重点产业的布局和扶持,将增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势能,并带动各类资源向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投入,加快形成新的增长引擎。同时,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协同效应可以创造更多的市场需求和应用场景,加速产业形成良性循环,带动经济整体增长。

李志坚建议,加快构建“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应加大重点产业项目策划、跟踪和服务,推动重大项目尽快落地;推动全市产业园区提质增效,增强产业载体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力;高质量推进城市更新,为产业发展腾出优质空间;培养适应产业发展的专业人才;拓展新兴产业领域应用场景。

一场变革:跑赢智能化下半场

广州是全国三大汽车生产基地之一,汽车产业是拉动其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在“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蓝图下,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战略性产业集群凭借深厚的产业积累与庞大的生产规模,有望成为引领广州经济持续上扬、稳固经济大盘的崭新支柱。

全国人大代表、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表示,汽车产业正从传统汽车向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全面过渡。广州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在汽车转型浪潮中一直积极应变。“新能源汽车的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是智能化。随着三电技术逐渐成熟,广州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发展逐步完善,已经在电动化的上半场打下了坚实基础。如今,广州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加速进入智能化的下半场,建议政府大力支持自动驾驶应用发展。”

诚如冯兴亚所言,广州正大步向全球“智驾之城”挺进。2024年10月、11月,广州两家自动驾驶企业文远知行、小马智行先后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2024年12月,广汽集团发布飞行汽车品牌GOVY高域,并计划在今年启动飞行汽车产品的适航认证,同时逐步推进低空出行的商业化落地。

如何跑赢智能化的下半场?李志坚建议,加大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研发的投入;积极推进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示范推广;深化汽车与数字孪生、人工智能、智慧交通、低空经济的互融互促,特别是探索推进飞行汽车量产及商业化应用。

一次融合:产业科技互促双强

广州汽车产业智能化的蓬勃态势,是广州科技与产业深度交融的一个生动例证。全国人大代表、广东大湾区空天信息研究院总工程师周斌强调,科技创新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是广州经济向上突围的关键着力点。

近年来,广州努力建设全球科技创新高地:构建了“2+2+N”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成为全国唯一一个聚集国家实验室、综合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际大科学计划等国家级重大平台的城市;2023年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首次突破千亿元,实现研发投入强度连续十年增长;高校和科研院所分布众多,专利授权量和技术合同成交金额均位列全省前列。

然而,周斌直言,广州虽然拥有丰厚的科技创新资源和雄厚的科技创新实力,但在进一步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实践中,仍面临创新链与产业链信息不对称、供需难以精准匹配、成果转化路径不够完善、成果转化成功率低等诸多挑战。

他建议,政府相关部门要牵头推进产学研交流合作服务平台建设,让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被企业看到,企业的需求被科研机构知晓,从而推动双方“牵手”,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

“此外,要加大对基础研究、前沿研究的投入,建立对国家实验室、高校、科研院所稳定的科研经费长效稳定支持机制,引导金融资本投早、投小。同时,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让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出题人’‘主答题人’‘阅卷人’。”周斌说。

一轮升级:持续推动外贸创新

值得一提的是,广州在经济承压前行的2024年,拿出了亮眼的外贸“成绩单”。数据显示,2024年前11月,广州市外贸进出口总值达10074.9亿元人民币,外贸规模历史上首度在前11月突破万亿元。与此同时,全球化与世界城市研究网络(GaWC)发布的2024年世界城市体系排名中,广州排名飙升12位,位居第22位,稳居世界一线城市行列。

“在全球经济下行、外需乏力等诸多不利因素叠加的情况下,广州能取得这些成绩,充分彰显了广州对外开放的强悍实力。”广东省人大代表、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伍庆建议,广州要继续坚定推动外贸创新发展,紧跟科技前沿、消费业态、贸易方式的发展方向布局,优化外贸产业结构。另一方面,要更好发挥自贸试验区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的先行先试作用,针对优势或先发产业提高贸易开放程度,形成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和制度。

伍庆还强调,广州作为具有国际影响力、在区域中处于枢纽的全球节点城市,在联结中国与全球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道路上,广州要以制度开放为核心,以高端要素吸引为主攻方向,以强有力的国际合作平台为支撑,以包容友好的城市环境营造氛围,推动枢纽功能更强、城市能级更高、交往交融更深,在全球城市网络中发挥更广泛、更全面的引领作用,服务推动高质量发展。”

伍庆表示,广州要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重大机遇,确立协同港澳、融贯RCEP、链接全球的国际衔接战略步骤,加快构建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夯实国际合作吸引力;借助香港“超级联系人”和澳门连接葡语国家的桥梁优势,充分融合大湾区内地市场广阔、产业体系完整等长处,联合实施区域开放,增强协同发展合力。

文|记者李焕坤

图|羊城晚报·羊城派资料图

海报设计|李焕菲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