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肃曾说旗手的文艺知识对京剧改革起了一定的作用。在戏曲艺术上她虽说不上大家,但也可算得上是中家或小家吧。不少人都知道,上世纪30年代,她在大上海已经是电影明星了。如果她不懂一点艺术,在艺术家云集的大上海能站得住脚吗?她酷爱京剧艺术,创作期间,她每天中午和晚上就餐时,都静听著名京剧老生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李少春和四大名旦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精彩的录音唱段。她经常听这些精彩唱段,一是喜欢、欣赏,二是为修改样板戏寻得一些启示。 样板戏的“样板性”,可谓事无巨细,渗透到了每一个细节之中。从思想层面的高度控制,确保每一部作品都紧密贴合当时的政治路线和方针政策,到演员动作、表情的一致统一,力求呈现出最完美的艺术效果,乃至衣服上补丁的颜色、大小、位置都极度讲究,无不体现出创作者对“样板”二字的极致追求。十年磨一剑,八个戏的精心打造,可谓用心良苦。这些作品中,既有经典之作,让人回味无穷,也不乏糟粕之处,因过度强调政治性而牺牲了艺术性的部分,让人遗憾。 在政治的高度控制下,样板戏在努力打造成样板的同时,也逐步陷入了“板”的僵局。一些作品,如《海港》、《龙江颂》等,虽然在艺术上有所创新,但因过于拘泥于“样板”的框架,而显得过于刻板,缺乏生机。然而,这并不能否认样板戏在当时的广泛影响力和深远意义。 1975年,为了进一步普及革命“样板戏”,文化部精心组织了在京的各“样板戏”剧组,先后分别到全国各地进行巡回演出。这是继1972年之后,又一次较大规模的巡回演出活动。十年来,革命“样板戏”有了很大发展,不仅原有的作品得到了不断的打磨和提升,还创作、演出了新的革命“样板戏”,如革命现代京剧《平原作战》、《杜鹃山》,革命现代舞剧《沂蒙颂》、《草原儿女》等。 在这次巡回演出中,各地工农兵观众将有机会亲眼目睹这些新剧目的风采。从三月上旬开始,中央乐团率先启程,先后到福州、厦门、汕头、广州等地进行演出。北京京剧团的《杜鹃山》剧组也紧随其后,将足迹遍布长沙、韶山、南昌、井冈山、杭州、上海等地。中国京剧团的《平原作战》剧组则选择了南宁、桂林、长沙、天津、大港油田等地作为演出地点,《红色娘子军》剧组则奔赴西安、延安、成都、重庆、武汉等地,为当地观众带去精彩的演出。 5月以后,中国舞剧团的《沂蒙颂》、《草原儿女》剧组也将踏上巡回演出的征程,前往沈阳、长春、哈尔滨、大庆油田等地。同时,北京京剧团的《沙家浜》剧组也将前往贵阳、遵义、昆明等地,为更多观众带去革命“样板戏”的魅力。 样板戏《海港》在创作过程中,为了更加突出主题,使整个剧本内容更加鲜明,节奏更加明快,同时迎合样板戏突出主要人物的创作原则,对淮剧剧本中存在的大量人物进行了精心的整合。这一整合过程,不仅体现了艺术创作上的匠心独运,也彰显了样板戏在人物塑造上的独特风格。 首先,剧中对负有相同责任的人物所负担的责任进行了重新拆分组合。在淮剧中,原本由多个人物共同承担的剧情和责任,在样板戏《海港》中被集中安排到了少数几人身上。这种调整使得剧本的脉络更加清晰,剧情的发展更加紧凑,也便于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主要剧情。 以韩小强(淮剧中名为余昌宝)的思想教育工作为例,淮剧中他的母亲、舅舅和支部书记共同担任了开导者的任务,对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他认识到了自己具有错误的资产阶级思想,重新回到了党的怀抱。然而,在样板戏中,为了突出主要人物,余母这个人物被删除,本应三人共同负担的工作被分配给了支部书记方海珍和舅舅马洪亮。而且,在戏份比重上也有所变化,支部书记方海珍在劝说中起了主要作用,这既符合突出主要人物的原则,也使得剧情更加集中、有力。 这种人物整合的手法,不仅使得样板戏《海港》在人物塑造上更加鲜明、突出,也体现了样板戏在艺术创作上的独特追求。在京剧“样板戏”中,“正面人物”、“英雄人物”、“主要英雄人物”都是社会中普通的劳动者或普通的军人。这一改变彻底打破了传统京剧艺术中“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垄断舞台的局面,使得“普罗大众”和来自于他们的英雄人物成为了舞台上的主角。 在继承了传统京剧艺术中的“生、旦、净、末、丑”的行当分工手法之后,样板戏把“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类别中的人物类型,转化为“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两个大类。这种转化不仅是对传统京剧人物类型的超越,也是对现实普通英雄人物的超越。它超越了传统京剧人物类型,使之转化为现实普通的劳动群众;同时,也超越了现实普通英雄人物形象,使之具有高超的艺术性。 样板戏《海港》通过这种人物整合和艺术创新的手法,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突出的正面人物形象,如支部书记方海珍等。这些人物不仅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和崇高的精神品质,还展现了普通劳动者和军人在革命斗争中的英勇和智慧。他们的形象深入人心,成为了样板戏艺术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