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6月19日,毛泽东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外宾时,中央主要领导人都在场。毛

爱吃凉历史 2025-01-09 18:32:03

1970年6月19日,毛泽东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外宾时,中央主要领导人都在场。毛泽东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地说道:两千多年前统一中国的,就是这个修长城的皇帝——秦始皇。 1970年6月19日,毛泽东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待来访的外宾。在场的还有中国中央的主要领导人。在此次会晤中,毛泽东提及中国古代历史,特别指出秦始皇的历史功绩。他提到,秦始皇不仅建造了长城,还是首位实现中国大一统的皇帝。 秦始皇的统治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极具争议和变革的时代。他在位期间,首次实现了对中国的广泛统一,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改革。其中,最显著的成就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等多个方面的大刀阔斧的改革。 政治上,秦始皇废除了分封制,确立了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这一制度的建立,不仅结束了长期的战国时期的分裂局面,也为后续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政治制度打下了基础。他设立了三十六个郡,下设县和乡,实现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严密控制。 经济上,秦始皇的统一货币和度量衡,为经济交流提供了便利。在他统一之前,各地货币和度量衡不一,交易和税赋征收极为不便。秦始皇规定全国统一使用金币和铜币,并且统一了度量衡,这对于促进商业发展、增强税收和简化管理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文化领域,秦始皇的改革同样深远。他命令李斯整理文字,从大篆发展到小篆,使得全国的文字得到统一。 这种统一的文字,极大地促进了不同地区之间的沟通和文化的统一。尽管后来小篆被隶书所替代,但秦始皇统一文字的行动,对中国文化的长远发展和传播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 在交通建设方面,秦始皇在原有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道路网络,连接各郡县,使得内部交流更加便捷。他还修建了灵渠,连接湘江和漓江,加强了水路运输的效率,促进了地区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 此外,秦始皇还着手加强边防,以防范北方匈奴的侵扰。公元前215年,他命令在旧长城的基础上扩建,将其连结成一条长达五千余里的防御工事,即后世称为“万里长城”的雄伟建筑。 尽管这项工程对百姓造成了一定的负担,但其战略意义在于有效防御了外来侵略,保护了新统一的国家安全。 与此同时,秦始皇的统治也有其阴暗面。秦始皇在位期间,大规模的建设项目是其统治的一个显著特征。 最初,秦始皇动用了数以百万计的劳工建设长城,以防外敌入侵,这是对国家防御体系的一大加强。然而,这一举措使大量劳动力从农业生产中抽调出来,加重了普通百姓的负担。 此外,阿房宫的建设更是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阿房宫的壮观宏大,成为秦朝权力与富丽的象征,但其背后是数不尽的苦力血汗。 严刑峻法是秦始皇统治的另一特征。秦法严苛,轻微的错误可能导致割鼻切耳,甚至更残酷的五马分尸。 尽管这种法律制度在西汉初期得到了发展和完善,但秦始皇时期的法律仍然以其严酷著称。这种高压政策在短期内维持了社会秩序,但同时也抑制了人民的自由思想与创造力。 秦始皇晚年对长生不老的迷恋亦是其统治的一大特色。他多次出游寻求仙人及不老药,这些行为消耗了国家大量的资源。这种对神秘主义的追求不仅未能延长他的生命,反而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深化了人民的苦难。 最后,秦始皇实行的焚书坑儒政策是其统治最为人诟病的政策之一。此举导致大量珍贵的文献资料被毁灭,中国古代文化遭受了无法估量的损失。同时,这一政策也严重打击了学术自由和思想多样性,对中国后世的文化发展产生了长远的负面影响。 尽管秦始皇的政策在短期内确保了国家的统一和法律的严格执行,但其过于严苛的做法也埋下了秦朝灭亡的伏笔。 在他死后不久,由于政治压迫过重和民众负担过大,秦朝迅速崩溃,由此可见,虽然秦始皇的政治措施在表面上看似巩固了帝国的统治,实际上却未能为其长久的稳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资料:郭志坤. 《秦始皇大传》 2018

0 阅读: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