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外交官朱敏才退休后,不顾儿女的阻拦执意和妻子离家出走,此后再无音信。10年后,一位衣衫褪色的老人被送进医院,才揭开了夫妻二人失踪的原因…… 2014年深秋,北京某医院急诊室内,医护人员推着一位年老体衰的男子匆匆进入抢救室。他衣衫褪色、满脸皱纹,显得异常憔悴,仿佛带着整个世界的疲惫。 走廊上,家属们面色凝重,焦急地向医生打听病情。这位老人的身份震惊了众人,他竟是十年前“失踪”的资深外交官朱敏才。 朱敏才的女儿站在一旁,泪水不止,眼神中充满着困惑与不解。 自2005年起,父母一走便音信全无,十年来杳无音讯。她们只知道父母曾前往贵州山区支教,却从未料到,父亲会如此狼狈地出现在急诊病床上,直到这场突发的脑溢血,终于揭开了多年未解的谜团。 2005年,朱敏才63岁,结束了数十年的外交生涯,和妻子孙丽娜一起踏上了他们新的旅程。妻子孙丽娜是一位资深的英语教师,曾在北京教书多年,两人本可在北京安享晚年。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们看到了一档电视节目,讲述了年轻志愿者徐本禹放弃研究生学业,毅然前往贵州山区支教的故事。这一幕深深打动了孙丽娜,她被山里的贫困儿童感动,心中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咱也去支教吧。”孙丽娜毫不犹豫地向丈夫提议,朱敏才毫不迟疑地回应。 他们看到了这些孩子的渴望,意识到自己的退休生活可以通过另一种方式变得有意义。两人决定远赴贵州山区,继续为社会贡献力量,哪怕年迈、哪怕条件艰苦。 儿女们对此极为反对,认为他们年事已高,不适合在大山深处生活。但朱敏才与孙丽娜去意已决,他们认定这是自己余生的使命。于是,在没有任何支教机构的帮助下,夫妻俩亲自与贵州望谟县的学校取得联系,开始了他们长达十年的支教生活。 望谟县的贫困超出了他们的想象。学校破旧,教室里没有足够的桌椅,许多孩子的学习条件极其简陋。朱敏才和孙丽娜深知,单靠他们的力量不足以解决所有问题,但他们依然决定用自己有限的知识与经验,帮助这些孩子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刚到学校时,孙丽娜凭借多年教学经验,迅速进入角色,教授学生们英语课程。朱敏才虽没有正式的教学经验,但他在外交官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见闻,懂得如何与人沟通。 为了做好支教工作,他每天钻研教育学相关书籍,并在妻子的帮助下学习如何教授英语。山区的孩子们在他的课堂上不仅学会了英语,还听到了外面的世界,得以见识大山外的精彩。 他们带来的不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外界的窗户。孩子们在他们的引导下学会了思考未来,懂得了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 朱敏才夫妇不仅仅满足于日常的教学工作,还为学校筹集善款,修建食堂和宿舍,改善孩子们的生活条件。 由于山区资金短缺,许多计划无法顺利实施,但他们并不气馁,依然努力联系社会各界,争取更多资源。 孙丽娜通过女儿联系了北京的一家企业,为学校捐赠了电脑设备,希望孩子们能够用上现代化的教育工具,尽管这些设备因为资金问题一度被搁置,他们始终未放弃对这些孩子的期望。 十年间,夫妻俩几乎走遍了贵州的多个偏远地区,虽然生活艰苦,但他们从未后悔自己的选择。朱敏才常说:“只要我们还能动,就要继续为孩子们付出。”他们的奉献精神感动了无数人。 2014年,朱敏才突发脑溢血,被紧急送往医院。在病床上,他的身体已经虚弱,但他依然心系山区的孩子们。 即使在北京养病期间,朱敏才依然牵挂着贵州的教育事业,发起了一项扶贫基金,号召社会爱心人士继续帮助山区的孩子们。 面对探望的儿女,朱敏才平静地告诉他们:“我们做了一件大事。”孙丽娜也坚定地表示,尽管生活艰难,他们从未后悔离开北京。 十年的支教生涯不仅帮助了无数山区孩子,也成就了他们人生的意义。他们的故事成为了一段不朽的传奇。 2022年,朱敏才在北京去世,享年81岁。临终前,他将自己的遗体捐赠给医院用于医学研究,延续了自己无私奉献的一生,妻子孙丽娜仍然坚守在贵州的山村,继续着他们未竟的事业。每当有人问她是否后悔,她总是微笑着回答:“我们做的是对的,孩子们需要更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