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草原生态压实禁牧成果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2025-01-09 10:07:24

往年的三九天,下过几场雪后,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大青山乡五道沟村委会魏家窑村的朱利萍,出门就成了大难题。今年就不一样了,住在干只汗村阳光明媚的移民房里,水电暖齐全,去县城也就20分钟的时间。能从边远山区搬出来,这得益于呼和浩特市近年来开展的禁牧工作。为了让草原得到休养生息,武川县作为呼和浩特市解决草原过牧问题的试点县,2024年对大青山乡5个自然村实行了生态移民,共减少养羊4000多只。

为进一步巩固禁牧成果,2024年,呼和浩特市通过“12345模式”全面推进禁牧工作。据不完全统计,与2023年同期相比,全市散养半散养规模降低了92.86万羊单位,圈养率突破85%;草地植被得到有效恢复,草原生产能力得到提升,草原生长期全市草产量整体上升约1064万公斤,平均每亩上升1.35公斤。

据呼和浩特市林业和草原局森林和草原资源防护科长冯伟介绍,“12345”模式就是推进解决1个草原过牧问题试点县建设;开展春季休牧和百日攻坚2个专项行动;用好全市护林员、林草专项督导和乡镇综合执法监管3只队伍;全面落实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饲草料补贴、舍饲圈养补贴、龙头企业补贴4方面政策;强化各类宣传活动、全面摸清养殖底数、加大执法力度、加强监督检查和科技支撑5方面具体举措。

禁牧后呼和浩特市大青山植被茂密。

作为禁牧的关键环节,武川县一直坚持禁牧不禁养原则。走进二份子乡湖羊养殖基地,一排排标准化养殖圈舍映入眼帘。圈舍内成年湖羊膘肥体壮,不时传来“咩咩”的叫声,工人们正忙着打扫圈舍、添加饲料,查看羔羊的长势状况。“湖羊养殖基地2023年建成,共投资500万元,占地9000平方米。目前,存栏基础母羊1700只,不仅每年能为村集体增收25万元,还为本乡镇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二份子乡南苏计村支书石继红说。

自2023年以来,武川县全面推进舍饲圈养,促进畜牧业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除了推行集中养殖,还推出异地养殖、自家院内养殖、加快优良品种推广、生态移民等举措,引导养殖户转变发展思路,调整产业结构。

“我们按照疏堵结合的方式,通过开展草原生态修复,提高饲草供给能力,依托三北六期工程,实施草原改良30万亩、草原围栏封育10万亩、打造10万亩饲草基地项目区,推动舍饲圈养。在棚圈建设方面给予相应补贴,目前,全县建成棚圈7443处,建筑面积59.55万平方米,可养殖39.7万只羊。”武川县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刘和平说。

养殖量没减少,管理一定少不了。今年58岁的老党员李美存,是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北堡乡护林队长。自2022年10月《呼和浩特市禁牧休牧条例》颁布实施以来,他的护林任务更重了。“一些犄角旮旯摄像头探不到,我们就要走到跟前巡护。这片树林是2002年开始种植,为了防止人为破坏和牲畜啃食,这些年我们就在边上守着。”指着面前这来之不易的600多亩林海,李美存丝毫不敢松懈。

与李美存有着同样感触的赵瑞英,是武川县可镇乌兰忽洞村委会羊场弯村的生态护林员,干了9年护林工作,2024年巡林轨迹远远超过前几年。目前,呼和浩特市共1795名生态护林员,2024年巡林里程达到58.82万公里。

为了加大执法力度,呼和浩特市压实属地政府、行业部门、经营单位及个人禁牧休牧责任。通过发挥林长制考核“指挥棒”作用,将禁牧休牧工作列入年度林长制工作考核细则。同时,通过实施源头监管、智能监管,重点监管以营利为目的的养殖大户和外来养殖户,越境偷牧、夜牧等散养放牧行为得到制止。2024年全市共出动22684人次全方位加强禁牧监管。

与此同时,呼和浩特市在落实补贴政策方面与禁牧工作实现权责挂钩。武川县作为试点县,从2021年开始享受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草原生态奖补面积343.4万亩,第三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2785万元,惠及农户4.49万户。

禁牧是人与自然再平衡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禁伐、禁食合称为生态空间“三禁”,是保护草原生态系统的关键举措。2025年,按照相关目标规划,呼和浩特市将实现所有禁牧区全面禁牧,舍饲圈养等集约化养殖设施更加健全,补助补贴政策更加完善,监督执法更加有力。

内蒙古日报•草原云记者:李国萍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