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1月9日消息,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于1月7日发布博文,宣布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发并中试(介于实验室研究和小规模工业生产之间的一个阶段)了新型稀土电驱开采技术,实现了高效、绿色开采稀土,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可持续》。
该技术采收率大于95%,相比传统方法浸取剂用量减少80%,开采时间缩短70%,能耗降低60%,氨氮排放量减少95%,展现出显著的经济和环境优势。
项目背景
稀土是世界性战略矿产资源。
风化壳型稀土矿是我国优势矿种,为全世界提供了90%以上的中重稀土。然而,传统的风化壳型稀土开采工艺,铵盐原地浸取技术存在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浸出周期长、资源利用效率低等问题,2018年以后已被我国禁用。
项目介绍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化所为解决风化壳型稀土矿绿色高效开采的问题,于2023年率先提出了一种绿色、高效、经济和快速的电驱开采技术理念,完成了原理可行性验证并取得初步的实验成果。
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该技术仍面临一系列问题和挑战,主要包括电极在潮湿和侵蚀性环境中长期运行的稳定性、大规模矿区应用时可能出现的浸出液泄漏,以及地下水文条件和矿体结构对稀土采收率的复杂影响。
广州地化所朱建喜研究员、何宏平院士团队通过深入凝练科学问题及核心技术攻关,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稀土电驱开采新技术。
针对常规金属电极在土壤环境中易被腐蚀的问题,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塑料导电电极。该电极具有优异的导电性(200S/m)和良好的耐电流冲击能力(70A,两个月无损)。
同时,由于塑料表面的疏水性,该电极能够防止电化学腐蚀和减少水电解,并因其柔韧性可以更紧密地贴合矿体表面,从而提高电驱开采过程的效率。
通过60天的通电开采,工业试验的稀土采收率达到了95%以上(图2a)。环境监测结果表明,地下水和地表水中的氨氮排放量相比传统开采工艺减少了95%(图2b,2c),极大降低了稀土开采的环境影响。
基于技术经济分析,电驱开采技术在不计入环境修复成本的情况下,与传统开采技术的成本相当,但传统工艺的后期环境成本和生态修复费用(主要是氨氮污染)通常较高。电驱开采技术展现出潜在的经济可行性和环境优势。
IT之家附上参考地址
稀土是玉帝埋在山里的,玉帝古代就知道那是造飞机的材料,矿产资源都是玉帝弄出来的,连石油天燃气也是玉帝弄出来的。
技术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