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一妇女病重,弥留之际,她拉起脑瘫儿子的手,放在21岁女儿手上,吃力地说:“我走后,哥哥就交给你了!”女儿含泪点头,谁料,葬礼刚结束,她就逃出这个家。 躺在病床上的妈妈,拼尽全力,把21岁的女儿韩天天的手,紧紧地攥在了她患有脑瘫的哥哥手中。 她艰难地吐出几个字:“照顾…… 哥哥……” 随后,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葬礼结束,韩天天却消失了。 突然就消失了,没留下一句话。 究竟是什么,让她如此决绝地转身离开? 是难以承受的责任?还是积压多年的怨怼? 可能,答案就在她和哥哥一起度过的那些时光里。 韩天天从小,哥哥的光芒总是太耀眼,他的童年总有些黯淡。 哥哥比她大七岁,小时候因为生产时缺氧,得了脑瘫。 走起路来晃晃悠悠,说话也不利索,生活上啥都干不了。 尽管心智正常,甚至展现出一定的聪慧,但这改变不了他需要被照顾的现实。 父亲开大车,收入不多,大部分都用来给哥哥看病了。 母亲更是将全部精力都倾注在哥哥身上,好吃的、好玩的,永远都是哥哥优先。 在韩天天的记忆里,父母的爱,就像一块不完整的饼,哥哥的那一块永远是最大的,而她,只能分到剩下的残渣。 这种不平衡感,在韩天天16岁那年的除夕夜彻底爆发。 那天,爸爸破例买了只大帝王蟹,想和家人一起好好享受一顿温馨的团圆饭。 爸爸把最好的蟹黄夹给了妈妈,妈妈没犹豫,又递给了哥哥。 这看似温馨的举动,却像一根导火索,点燃了韩天天心中积压已久的怨气。 她拍案而起,冲着母亲吼道:“你眼里只有他! 什么好的都给他! 家里被他拖累成什么样了? 他就是个累赘!” 母亲红了眼眶,父亲默默抽着烟,哥哥则一声不吭地离开了饭桌。 那顿年夜饭,最终在一片狼藉中草草收场。 韩天天没意识到,她觉得哥哥偏爱的那份关心,其实只是他默默守护她的表现。 韩天天上大学后,想和室友一起学车。 3000块的学费,对当时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一笔巨款。 母亲生病,家里经济拮据,父亲无奈地拒绝了她的请求。 韩天天虽然失望,但也理解家里的难处。 这时,哥哥却站了出来。 他坚持要给妹妹攒学费。 在景区门口卖水,一天三四十块的收入,他一分一毫地攒着,三个多月后,终于凑够了3000块,打给了妹妹。 还有一次,韩天天几周没回家,哥哥担心她吃不好,特意带着她爱吃的鸡腿,坐了两个多小时的车去学校看她。 学校门口人来人往,韩天天因为担心同学发现他脑瘫的哥哥,所以一直没敢现身。 直到天色渐暗,她才不情愿地走到哥哥面前,语气冰冷:“你怎么来了?” 哥哥并没有责怪她,反而听出她声音沙哑,关切地问:“感冒了?” 韩天天拿起鸡腿,催哥哥快回家。 一个多小时后,哥哥又回来了,手里拿着一盒感冒药。 原来,他担心妹妹,特意去买了药,又折返回来。 那天晚上,哥哥没赶上最后一班车,就冒雨一瘸一拐地回了家。 即便如此,韩天天对哥哥的成见依然根深蒂固。 母亲临终前的嘱托,在她看来更像是一种枷锁,将她牢牢地捆绑在这个她厌倦的家庭。 所以,她选择了逃离。 韩天天到了北京后,有意跟家里减少了联系。 一年多的时间里,她努力工作,试图忘记过去的一切。 直到2022年,疫情爆发,她和室友都发起了高烧。 买不到药,孤立无援的韩天天,在凌晨两点多,鬼使神差地给哥哥发了一条消息。 发完之后,她自嘲地笑了笑,心想:他能帮上什么忙? 凌晨四点,哥哥收到了那则消息。 他二话不说,翻箱倒柜找出家里所有能用的药,拜托朋友开车送他去北京。 清晨七点来钟,韩天天在宿舍楼下碰到了一身尘土的哥哥。 他紧握着那药片,脸上写满了急切和不安。 那一刻,韩天天的心像被什么东西狠狠撞击了一下。 室友收到药后感叹:“真羡慕你,我哥在北京,让他帮忙送药,他却说没空。” 韩天天心里突然感觉像是被一颗炸弹给震了一下。 她躲进被窝,泪如雨下。 过去22年里,哥哥对她的好,一幕幕地闪现在眼前。 她终于明白,自己一直错怪了哥哥,也错过了太多太多。 韩天天回到了家乡,回到了哥哥身边。
她跪在哥哥面前,哭着说:“对不起,哥哥,我恨了你22年。” 他没吭声,只是轻轻摸了摸她的脑袋。 自那之后,韩天天便开始慢慢学会怎么照顾哥哥了。 她带他去看他梦寐以求的球赛,大大方方地把哥哥介绍给朋友认识。 在一次电视节目上,她对着镜头,对哥哥说:“以前一直是你爱护我,以后换我来爱护你。” 22年的怨恨,最终在爱的感召下,化作了守护。 韩天天走了不少弯路,这才悟出,最宝贵的爱其实一直都在自己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