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郭德纲和于谦刚上台,底下有观众突然大喊:“死胖子”,场面顿时寂静,于谦的

寒士之言言 2025-01-07 19:26:35

有一次,郭德纲和于谦刚上台,底下有观众突然大喊:“死胖子”,场面顿时寂静,于谦的脸马上沉了下来.

信息源:德云社

郭德纲早年间在北京的天桥卖艺,那时候的他可谓是一穷二白,衣衫褴褛,甚至连一日三餐都成了问题。

为了生计,他不得不在街头表演单口相声、卖力吆喝,一天下来赚的钱也只够勉强糊口。北京冬天的风刺骨,他裹着破旧的大衣,在寒风中捧着一碗泡面取暖。

每当夜深人静,他心里反复问自己:“我真的能靠相声活下去吗?”

就在这时,杨志刚出现了。他是相声界的资深演员,一眼就看出郭德纲嗓子好、嘴皮子利索,是块做相声的好料子。

一天,杨志刚见郭德纲靠在天桥边吃别人剩下的盒饭,心里不忍,就把他叫到自己家里吃了一顿热饭。那顿饭,郭德纲狼吞虎咽,吃得满脸都是油。

杨志刚看着眼前这个年轻人,感叹道:“小子,行了,以后别在外边受这个罪了,跟着我,好好学相声。”

杨志刚不但收留了郭德纲,还把自己积攒了几十年的相声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从捧哏到逗哏,从传统段子到创新表演,郭德纲每天都在杨志刚的指导下练习到深夜。杨志刚常常对他说:“相声这行,不光是嘴皮子功夫,做人也得讲规矩。规矩好了,观众才会尊重你。”

正是杨志刚的教导,让郭德纲在后来创建德云社时,非常注重规矩的建立。

从入门拜师到日常演出,德云社的每一个环节都有严格的要求。例如,徒弟和师兄弟们吃饭时,必须注意长幼有序,敬酒、劝菜都要有礼数。

这些规矩虽是出于尊重传统,但也让不少人感到拘束。

一些徒弟们开玩笑说:“跟师父吃饭,比上台说相声还紧张。筷子都不敢拿错,生怕哪句话说错了,惹了规矩。”

大家时常回忆起一次聚餐的情景:郭德纲端坐在饭桌首位,满脸严肃,气氛紧张得让所有人都只敢埋头吃饭。

一个新徒弟因为不小心夹菜时手抖了几下,郭德纲抬头看了他一眼,那徒弟竟吓得筷子掉到了地上。

但这些规矩并不是为了折磨徒弟,而是为了培养他们的自律和对传统的敬畏。郭德纲常说:“咱德云社能走到今天,全靠这份对传统的坚持。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相比郭德纲的严厉,徒弟们都喜欢找于谦聊天。一到周末,德云社的师兄弟们就会聚到于谦家,享受一场没有规矩的轻松家宴。

“谦大爷,你这红烧肉太绝了!”一个徒弟边大快朵颐边夸赞道。于谦笑着回了一句:“你师父可不准你们吃这么多油腻的东西,今天别告诉他。”引得大家哄堂大笑。

饭桌上,大家谈天说地,偶尔还编个段子互相调侃。于谦总是坐在主位,举着酒杯,笑眯眯地听着。

每当徒弟们聊到郭德纲的严厉,于谦就会替他说话:“你们师父也是为你们好。他要不这么严,你们哪能成才?”

有次郭德纲和于谦刚两人站在台上,一如既往地摆出搭档间的默契姿态,准备开始当天的表演。然而,就在他们刚开口的瞬间,观众席中突然传来一声突兀的喊叫:“死胖子!”

这一嗓子让全场顿时寂静下来,笑声戛然而止。灯光照在舞台上,于谦微微愣了一下,脸色马上沉了下来。对于一个舞台上的演员而言,这种公开的侮辱不仅伤人,更打破了现场的气氛。

郭德纲转过头,瞥了一眼台下发声的观众,只见那人晃晃悠悠地坐在椅子上。

面对这样的状况,郭德纲没有急于发作,而是轻轻地把手中的扇子往桌上一放,开口说道:“哟,您今天是带着情绪来的吧?”

观众哄堂大笑,气氛稍微缓和了一些。然而郭德纲并没有停下,而是盯着那名观众继续说道:“骂人这事儿,有讲究。公众场合骂人,您可真出息!多少菜喝成这样啊?”

这句话一出口,全场再次爆发出笑声与掌声。

那名观众显然没料到郭德纲会当场“回怼”,一时之间竟无言以对,低着头不敢再吭声。而于谦接过话茬说道:“得了,德纲,你也别吓唬人家,咱们继续说相声,别让大家白来一趟。”

郭德纲点点头,顺势说道:“行,那我们就不耽误各位的时间了。至于这位大哥呢,回头咱散场后,记得多喝点水,醒醒酒。

别回家也对着镜子骂自己‘死胖子’,容易上火。”一句幽默的话,彻底化解了刚才的不快,台下笑声如雷,气氛重新活跃起来。

那场表演最终圆满结束,而这段“即兴发挥”也成为了德云社粉丝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之一。

正如郭德纲常说的那样:“台上的冷暖,都得自己消化。”这一天,他和于谦再一次用他们的智慧与默契,成功地将尴尬化为笑声。

0 阅读:5
寒士之言言

寒士之言言

化枭为鸠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