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军即将入侵波兰前,波兰人有恃无恐,认为英法不会放纵德国肆意横行,苏联不会坐视不管,战事一开,波兰人直接懵了。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与新成立不久的苏联处境都不好。 德国作为战败国被迫割让大片土地,其中东部的但泽(格但斯克)被划归波兰,这直接导致德国在“波兰走廊”以东的东普鲁士地区成为“飞地”。 苏联是在沙俄帝国崩溃后才建立起来的政权,一直被帝国主义国家所敌视。 在苏俄政权刚刚成立不久,波兰便借机独立,并与苏联发生了波苏战争,在这样的情况下,德国与苏联采取抱团取暖的方式进行合作,1922年4月,苏德签订了《拉巴洛条约》,苏联将提供德国武器试验的场所,比如坦克等在后来战争中大放光彩的武器,而苏联则得到德国教官对其军队进行现代化与训练,当时德军领导人赛克特将军认为苏联是理想的盟友,两国可以长久合作。 但是在希特勒上台后,便结束了与苏联的“蜜月期”,因为希特勒为德国量身打造的“以剑犁地”就是向东发展策略,通过干掉苏联,获取苏联的广袤资源。 然而相比于干掉苏联这件大事,摆在德国人眼前的第一件事就是干掉波兰,因为德国人忍耐波兰很久了。 在一战结束时,德国只割让了不多的地盘给法国,却割让了大片领土给波兰,尤其是连接东普鲁士的那条走廊,更是让德国人对波兰充满厌恶。 而本身就出生在德国东部的赛克特对波兰更为痛恨,他曾经说道:“波兰的存在是不可容忍的,是与德国本身的需求不可调和的,波兰必须灭亡,而且一定会灭亡。” 实际上,就是英国首相乔治·洛伊德也曾担忧地表示:“波兰被给予得太多,以后会造成大麻烦。” 在1933年2月,希特勒在接受英国《星期日快报》记者采访时公开扬言要波兰将走廊还给德国,并要在“短时间内”。 然而拥有英法支持的波兰却并没有把希特勒放在眼里,波兰领导人约瑟夫·毕苏斯基以武装部队驻于边境,施加军事压力,以此来恫吓德国。 而在此时,由于希特勒的东进策略与苏联闹掰后,反而促使苏联与波兰关系改善,希特勒是一个十分识时务的人,既然波兰这样难搞,不如狼狈为奸好了,于是开始修补德波两国的关系。 1934年,两国签订了为期10年的《德波互不侵犯条约》,从此,波兰就成了德国的友好小弟,从“德奥合并”到肢解捷克斯洛伐克,波兰都坚定地支持德国。 有德国这样的老虎在身后,波兰立刻狐假虎威起来,一度以武力威胁他国,趁机吞并一些领土。 波兰的这一系列骚操作,让波兰在欧洲的形象迅速恶化,国际地位更为孤立。 在完成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后,希特勒便拉拢波兰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波兰很高兴,以为能跟德国并肩作战了,然而让波兰高兴的太早的是,想要跟德国混,必须把此前吃了德国的地区吐出来,直到这时波兰才意识到德国这老小子居心叵测,对于德国提出的条件一律拒绝。 希特勒立刻命令军方拟定入侵波兰的计划“白色方案”,并在1938年4月批准通过。 波兰之所以对希特勒的最后通牒置若罔闻,是因为波兰得到了英法的保证,1939年春,英法相继与波兰签订安全保证条约,表示当波兰受到德国攻击时,等同于进攻英法,英法便会对德国发动进攻。 此举让希特勒十分震怒,当即宣布废除《德波互不侵犯条约》,并命令德军在8月前做好进攻波兰的准备。 波兰想着有英法这俩大哥罩着,德国怎么敢随意发动战争,波兰不知道的是,英国首相张伯伦已经想好了通过让波兰割让但泽(也许还包括波兰走廊)的方案,让德国放弃发动战争。 然而此时德国所忌惮者并非英法,而是迅速崛起的苏联的态度,自1939年4月希特勒准备动武开始,英法两国就派出使者,打算拉拢苏联一块遏制德国的崛起。 英法俄在一战时期就是一条战线,有着很好的合作基础,斯大林也认为可以像一战时候一样,与英法两国签订盟约,并进行分工,英法主要出钱,苏联出兵。 但是当斯大林表示苏联可以出300万军队的时候,英国表示能出两个师,法国表示能出三个师,这让斯大林没有看到英法对军事同盟的诚意。 实际上,英法两国的想法很简单,那就是让德国和苏联直接开干,因此一再纵容德国在东欧的扩张行为。 面对英法的各怀鬼胎,希特勒直接与斯大林进行联络,很高效地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对此,斯大林的解释是,一旦英法苏签约,那德国必然与英法妥协,那样的话苏联才是真正的走入死局。 在苏德签约的七天后,德国便入侵波兰,让波兰没有想到的是,英法也只是表面对德国宣战,并没有从法国向德国发起进攻。 英法的表现已经让波兰大失所望,他们只能把希望放在苏联身上,希望苏联能够出手阻止德国,然而德国进攻波兰半个月后,苏联军队也随即开入波兰,与德军一块夹击波兰。 到10月6日,孤立无援的波兰在大部分领土都已经沦陷的情况下,波兰政府不得不流亡到英国。
德军即将入侵波兰前,波兰人有恃无恐,认为英法不会放纵德国肆意横行,苏联不会坐视不
瀚霖学史吖
2025-01-07 16:32:46
0
阅读: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