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啊,你要是再不死,我都要被折磨死了!”真的无法想象,这竟是60岁儿子对自己90岁的母亲所说的话。老母亲没有瘫痪,也没有癌症,每个月还有退休金,为什么儿子会说这样的话呢? 事实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样简单,王大爷接着解释:“她天天觉得自己要死了,不是喊腰疼就是喊心口疼,今天担心自己得了中风,明天又怀疑是心梗,每天晚上叫我陪着她跑医院。 问题是我带她去做了全身检查,医生说她身体没事,但她就是不信,还让我再找其他医院再查查。” 王大爷叹了口气,“最折磨的是晚上,她睡不着,半夜折腾,要么喊疼,要么叫我过去看她是不是快断气了,我也要睡觉啊,这日子真没法过了。” 经过邻居们的询问,王大爷进一步描述了张奶奶的情况,虽然身体还算健康,但她总是对自己身体的每个小问题过度关注。 一次轻微的头晕,她会怀疑是脑出血;稍微喘不过气,就觉得自己得了肺病,她不仅不断地要求做检查,还频繁翻看健康资讯,甚至自己查出了很多吓人的“疑似病症”。 不久前,王大爷实在撑不住了,带母亲到医院看了一位心理医生,经过详细的评估,医生告诉他:“您母亲并不是身体有问题,而是患有‘老年慢性焦虑症’。 这种心理疾病在老年人中很常见,特别是对健康的过度担忧,”医生还提醒王大爷,像张奶奶这样的情况,如果不加以干预,不仅会严重影响老人自己的生活质量,也会对家庭成员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 那么,什么是“老年慢性焦虑症”?为什么它会让一个原本健康的老人变得如此敏感和痛苦?接下来,让我们通过科学的视角进一步了解这种问题。 2019年,《心理医学》(Psychological Medicine)发表了一项研究,名为《老年焦虑与身体症状的关联性研究》,研究对1500名65岁以上焦虑症患者进行了调查。 发现67%的患者存在对疾病的过度担忧,即便体检结果显示身体健康,他们仍然怀疑自己患有“隐藏疾病”。75%的患者报告存在睡眠障碍,他们常因担忧健康问题而难以入睡,导致白天情绪更易波动。 研究还指出,老年人过度担忧健康,会让他们对身体的不适反应更加敏感。 比如,普通人可能忽略的轻微头痛,焦虑患者却会认为是脑部肿瘤的症状。张奶奶的频繁“喊病”就是这种典型表现。 2017年,《自然·神经科学》(Nature Neuroscience)发表了一项关于焦虑症神经机制的研究。 研究通过功能性核磁共振(fMRI)扫描发现: 1.焦虑患者的大脑杏仁核(负责情绪反应的区域)活动显著增强,而前额叶皮质(负责情绪调节的区域)功能下降。 2.老年人的这种连接性减弱,让他们对日常压力或身体不适的耐受力降低,容易夸大问题的严重性。 此外,研究还发现,睡眠不足会进一步加剧焦虑症状,老年人因深睡眠时间缩短,大脑得不到足够修复,情绪调节能力下降,这就解释了张奶奶为什么既睡不好,又容易过度紧张。 如何帮助老年人摆脱焦虑? 1.家属可以试着用平和的语气和老人沟通,倾听他们的诉求,同时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认知。 2.认知行为疗法(CBT)可以帮助老年人重新认识他们的身体状态,纠正不合理的思维模式。 3.家属可以帮助老人建立规律的作息,避免睡前使用电子设备,必要时寻求医生的帮助进行干预。 4.适度的运动有助于缓解焦虑,比如每天散步或做一些简单的伸展运动。 王大爷和张奶奶的故事告诉我们,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不容忽视,焦虑症看似只是心理问题,却会对老人和家庭产生深远的影响。 通过科学的干预方法和家庭的陪伴支持,我们完全可以帮助老人摆脱焦虑的困扰,让他们的晚年生活更加轻松和幸福。 参考文献 1. Psychological Medic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lderly Anxiety and Physical Symptoms. 2019. 2. Nature Neuroscience. Anxiety and Amygdala Activity in Elderly Individuals.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