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女人,没人敢娶!”安徽,2022年,一33岁女子卖烧饼每天4点半起床,11点睡觉,每天卖3000张烧饼干了12年,不料却将钱给弟弟买房买车,连店也过户给弟弟……
这名女子就是安徽33岁的潘小梅,她出生在安徽定远的一个贫困的家庭,父母都是农民终年劳作,她的父亲因劳累又身患血栓堵塞、风湿等多种慢性病,让本就拮据的家庭雪上加霜。
潘小梅年幼时期,家里的日子就很苦,经常借钱借米度日,这种深入骨髓的贫困体验,在潘小梅幼小的心灵上刻下了深深的烙印,作为家中长女,她早早地扛起了家庭的重担,初中辍学打工补贴家用,牺牲自我、照顾家人,几乎成了她生活的全部。
19岁那年她在常熟学习制作烧饼,这段学徒经历,展现了她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学习能力,也为她日后的烧饼事业埋下了伏笔。
2012年,潘小梅步入婚姻殿堂,一年后儿子出生,然而生活的重担并没有因为婚姻而减轻,反而更加沉重,为了给父亲治病,为了补贴娘家,潘小梅一家经济拮据,婆家无法理解她将所有收入都补贴娘家的行为,婆媳矛盾日益激化,最终导致婚姻破裂。
2018年为了孩子的教育,潘小梅回到老家,独自经营起一家烧饼店,每天凌晨4点半起床,晚上11点打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全年无休,她几乎将自己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这间小小的烧饼店里,最多的时候一天能卖出3000多张烧饼。
潘小梅辛苦的经营着自己的烧饼店,为了补贴娘家她将自己辛苦赚来的钱全部用于弟弟的房子、车子,甚至连店铺也过户给弟弟。
潘小梅的故事在网上引发了热议,网友的评论褒贬不一,有人赞扬她的无私奉献,称她是“中国好姐姐”,对她为家人的付出表示敬佩。
有人质疑她的选择,认为她过度牺牲自我,担心她未来的生活保障,也担心弟弟是否会一直照顾她。更多的人则表达了担忧,担忧这种极端的“扶弟魔”现象,担忧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和个人价值的实现。
面对网络上的各种声音,潘小梅的回应简单而坚定:“我感觉挺好的,也挺开心的,我弟弟好了,我父母也会好,我父母好了,我们姐妹也都会好。”
她似乎并不在意他人的看法,在她看来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家人的幸福就是她最大的快乐,对于未来她的规划也很清晰,先帮助弟弟成家立业,之后再考虑自己的事情,她把自己的人生排序放在了最后,仿佛人生的主角不是她自己。
潘小梅的行为背后,是童年创伤和家庭责任感交织的复杂心理机制,她对贫困的恐惧,对家庭的依恋,以及自我价值的缺失,共同促成了她今天的选择。
这种过度付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她对安全感和认同感的需求,但也存在着巨大的风险,一旦家庭关系出现变故,她的生活保障将岌岌可危。
潘小梅的故事,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传统家庭观念与现代社会价值观的冲突,如何在家庭责任和个人价值之间找到平衡点,是一个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的问题。
没事的,老了弟弟的孩子会给她养老的
扶弟魔,不为自己专门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