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苏州豪门潘祖年病重。临终前,他支开旁人,只留下20岁的孙媳妇,厚着脸

哄动这史记 2025-01-03 08:56:15

1925年,苏州豪门潘祖年病重。临终前,他支开旁人,只留下20岁的孙媳妇,厚着脸皮对她说:“你已经守寡2年,真是苦了你了。但我死后你也一定不要改嫁,我有要事相求!”孙媳妇重重地点点头。   在中国的历史上,仅仅只出现了592位状元,这些人无一例外都是各朝各代的人中翘楚,而他们的出现,也代表了整个时代的文学发展方向,而今天我们要讲的这则人家也曾出过状元,而他的后代也没有辜负祖先的庇荫,在一场政治变动中,费尽千辛万苦保护了西周文物。   潘世恩于乾隆年间高中,后受皇帝的信任官至太子太保,而因为他的存在,整个潘家也自然水涨船高,在整个大清享受着位极人臣的身份与地位。   不过正所谓富不过三代,再怎样兴盛的家族,也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慢慢凋零。   短短几代人过去,潘家不仅身份地位日渐下滑,甚至就连家族继承也成了一个难题。   1925年,潘家话事人潘祖年自感时日无多,在临死之际,他赶忙差人找来了自己的孙媳妇潘达于。   此人十分不幸,在嫁入潘家后没多久,其丈夫便突发急病离世,而打那天之后,潘达于就一直恪守妇道,在潘家足足守了两年的活寡。   临死之际,潘祖年将其叫到跟前,有要事相托!   正所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只见潘祖年盯着潘达于,如此说道:“我有一事相求,等我死了,你千万不要改嫁呀。”   潘达于有些迟疑,其实她早已做好了守一辈子寡的觉悟,对方这么说,莫非是有何隐情?   “从今天往后,你就姓潘吧。”潘达于原本姓丁,身为一介女子,在封建时期根本没有做主的可能,如今,夫家让他姓潘,平心而论,潘达于也是愿意的。   而更令她吃惊的是,潘祖年死后,更是把整个潘家的大权,都交到了潘达于的手上,而他之所以这么做,就是希望潘家不会因为一代人的逝去而丢失传家宝。   因为潘家世代喜欢收藏,自然也从民间搜罗了不少宝贝,而在所有的宝贝里,大盂鼎、大克鼎当属其中之最。   这两个国宝均是西周时期,用于祭祀的大型青铜器,距今足足约有3000多年,潘祖年正是担心自己死后,潘家会落入小人之手,到那时,自己又该如何面对祖先。   果不其然,在潘祖年死后,清朝大臣端方就立刻对两口大鼎动起了心思,期间,他多次找到了潘达于,企图利用手段迫使她主动交出这两个国宝。   所幸就在这时,辛亥革命爆发了,但这对于潘达于而言,却仅仅只是缓了一口气。   随后在抗日战争过程中,日军也从多方消息中,得知了潘达于家的传家宝,随即,穷凶极恶的手握长枪大炮来到了潘家,企图利用武力手段迫使潘达于屈服,交出大鼎。   潘达于又怎么能看不出日军的这些伎俩,其实在其未到之前,她便差人将这两口大鼎藏入了地底,与此同时,在大鼎的外部,他还专门做了两个密封的箱子,设用极为严密的密码,通过此举,这才保护了文物。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潘达于带着这两口大鼎,找到了当地有关部门,无条件的将其捐献给了国家。   现如今,这两口大鼎正在上海博物馆中,接受来往宾客们的瞻仰,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潘达于多年以来的努力。   信息来源:百度百科    

0 阅读:2
哄动这史记

哄动这史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