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日,演员赵露思发长文回应近期的相关舆论,并自曝因抑郁而出现了一些躯体化症状,而后,“阳光型抑郁症”成了网友热议的词。记者发现,早在2023年歌手李玟因抑郁症离世之后,“阳光型抑郁症”一词就已经被大众所关注。有人认为,“阳光型抑郁症”患者更隐蔽,更不易被察觉,所以轻生成功的几率更大,因此更需警惕。
阳光型抑郁症到底是什么?记者采访南京明基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神经心理医师张莉文得知,其实目前临床上并没有“阳光型抑郁症”相关的定义,它只是被用来通俗地描述某一类抑郁症患者的表现。热搜话题的导语中解释:日常生活中,不少看似阳光开朗的人,却饱受抑郁症困扰,这被称为“阳光型抑郁症”,这类人看似积极乐观,比普通人更擅长社交,但一到独处时就会悲伤空虚。
“这类患者可能因为工作需要、自尊心等原因,在人前面带笑容,刻意掩饰自己的情绪,但这种微笑并不是他们发自内心的真实感受,而是一种负担。”张莉文告诉记者,和典型抑郁症表现(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减退)不同的是,阳光型抑郁症患者拥有比较好的社会功能,甚至会令人误以为社交能力比普通人更好,但那些“习惯性的微笑”并不能够消除他们工作、生活等各方面带来的压力、烦恼、忧愁,只让他们把忧郁和痛苦越积越深,直至他们最终出现异常行为或者自杀时,让外人感到震惊,难以相信。
张莉文表示,无论何种外在表现的抑郁症,其病因归根结底是相同的,包括遗传因素、心理社会因素等,后者与压力、挫折、人际关系、性格、职业、家庭环境等密切相关。除了带着“微笑的面具”,抑郁症还有很多“不显眼”的症状,比如疲乏困倦、做事提不起劲、每天只想“躺平”;也可能会表现为躯体的不适,比如腰酸背痛、头晕头痛、胸闷心慌、恶心呕吐等;还有认知功能的损害,如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费劲等等。“大家很难将这些症状与抑郁症联系起来,有时候连患者本人都难以察觉问题所在,跑错科室就医,往往得不到及时准确地治疗。”
“我们可以观察一些症状,比如是否长时间表现出明显而持久的情绪低落;是否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行动迟缓、被动;是否自我评价较低,感觉自己无用、无望、无助、无价值,并伴有自责感;是否伴有顽固性睡眠障碍;是否感到身体疲乏、无力,甚至出现恶心、食欲下降、腰背疼痛、胸闷气短等躯体不适的症状。”张莉文提醒,如果发现自己有上述症状,一定不要独自承受,可以先和自己信任的身边人分享自己的感受,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勇敢迈出积极改变的第一步。“当然,仅靠自测就判定自己是否患有抑郁症万万不可取,当有所怀疑时,需由医生来明确诊断。”
目前,抑郁症的治疗是个鸡尾酒式的疗法,轻度的以非药物治疗为主,比如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物理治疗、芳香疗法、音乐疗法等等,而中重度的则以药物治疗为基础,再配合非药物治疗。“一旦开始使用抗抑郁剂,需要做好长期服药的准备。服药初期的1-3周内往往疗效尚未显现,还可能出现一些身体上的不适,如果难以耐受,需及时请医生调整治疗。抑郁症药物治疗的首要原则就是足剂量、足疗程。一般而言,抗抑郁药没有依赖性,患者无需有这方便的担心,也不要自行停药,需要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缓慢停药。有些病人停药后,有些症状会反复,这和自身的心境状态未彻底改善有关系,并不是所谓的药物依赖造成的。需要强调一点,绝大多数失眠的病人,单纯服用安眠药助眠,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张莉文补充说。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许倩倩
校对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