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627年,大将先轸上朝,痛斥晋襄公,然后朝着地上吐唾沫,扬长而去。一个月后,“

鲸鱼铲史官 2025-01-02 19:21:50

前627年,大将先轸上朝,痛斥晋襄公,然后朝着地上吐唾沫,扬长而去。一个月后,“箕之战”爆发,晋军胜局已定,先轸却脱下盔甲冲锋陷阵,因没甲胄防御,被小兵打死。

先轸,晋国名将,兵家鼻祖,也是用兵“诡道”的倡导者。从兵法角度看,后来的孙武、吴起、孙膑、韩信等,都要叫先轸一声“爷爷”。晋文公、晋襄公能够成为春秋霸主,让秦国、楚国、齐国等劲敌畏惧,先轸居功第一。

前636年,在外流浪19年后,重耳在秦军的护送下回到晋国,继承大统,是为晋文公,这是春秋第二任雄主。晋文公能继位,介子推居功首位,但他“客气”,推辞封赏,不幸被烧死在山中,成为“寒食节”的形象大使。

如果说介子推在饥寒交迫之际,“割肉侍君”,让晋文公活了下来,先轸则是在强敌林立中,帮助晋文公击败对手,成就霸业。城濮之战,晋国以少胜多,击败4万楚军,还赢得“美名”;崤之战,全歼3万秦军,俘虏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等三大名将;“箕之战”,俘虏游牧骑兵首领。

齐桓公病逝后,他的五个儿子相互厮杀,齐国势力一落千丈,晋国、秦国、楚国等跃跃欲试,都想要接过齐桓公的霸业。其中,楚成王雄心勃勃,他不愿意继续充当“南蛮”,而是要问鼎中原,让各路诸侯承认自己的地位。如此,楚成王决定挺进中原,大展宏图。

齐国衰落、秦国还未崛起,能够阻止楚国北上的,就只有晋国。正面硬刚,直接决战,楚国也没必胜的把握,毕竟晋国实力雄厚,兵强马壮。为了削弱晋国,楚成王决定攻打晋国的盟友宋国,然后联手曹国、卫国,直逼晋国南部边境。

楚成王北上,宋国不是对手,连战连败,只能向晋文公求助。此时,晋文公考虑到楚王的恩情,不想与楚军交战。晋文公落难时,楚成王热情招待他,此时楚军攻打宋国,晋文公便想给楚成王一个面子。但是,大将先轸极力反对,并向晋文公说明救援宋国的好处。

先轸认为,若是抛弃宋国,中原众多小国会对晋国寒心,转而倒向楚国,这对晋国并非好事。救援宋国,意味着晋国不放弃盟友,愿意为朋友“两肋插刀”,其他小诸侯国自然愿意服从晋国,这是建立霸业的大好时机,不容错过。此外,先轸认为,晋国兵力强大,击败外强中干的楚军并不难。

晋文公采纳先轸的建议,于是召集3万大军,先灭了曹国、卫国,然后与宋军会师。接下来,先轸开始玩“诡道”,他让宋国派使者拿着重金去齐国、秦国,请求他们出兵援助;卫国、曹国的土地,则“送给”宋国。如此,楚国不满意,宋国占了便宜,岂能容忍呢?为此,楚军继续攻打宋国。

楚成王拒绝调停,齐国、秦国觉得很没有面子,便支持晋国。接下来,先轸做好宋国君臣的安抚工作,私底下承诺把土地“还给”曹国、卫国,但要等到战争结束才行。曹国、卫国能复国,自然感谢晋国,便不再支持楚国。如此,楚国被孤立起来,继续战斗已经没了意义。

楚成王有退兵的打算,先轸则“诱敌深入”,他建议晋文公下令撤兵,后退90里,“退避三舍”。如此,晋军不但占据了有利地形,还兑现了之前与楚成王的承诺,占据了道义上的制高点。楚成王是明白人,他决定退兵,但大将子玉坚决反对,主张追击。

楚成王拗不过子玉,便拨给他4万兵马,让他去尝试一下。楚军、晋军在城濮对峙,并摆下战斗队形,准备正面硬刚。谁知,先轸“不讲武德”,他玩起了“诡道”,让士兵用虎皮蒙住战马的眼睛,然后冲击楚军右侧。“虎皮”骑兵,声势浩大,楚军惊慌失措,纷纷后退。

击败楚军右路后,先轸并没有乘胜追击,而是下令士兵撤退,吸引子玉追击。此外,先轸让士兵在阵地后方制造“烟尘”,制造溃败假象。子玉中计,率中路军追击,先轸则乘机攻击楚军左翼,佯装败退的晋军也掉头反杀,楚军再次战败。

城濮之战,楚军惨败,子玉败逃回国,羞愧之下自尽而亡。此战过后,中原地区的诸侯国纷纷朝觐晋文公,主动向晋国靠拢,周王也承认晋国的地位,晋文公如愿成为雄主。要知道,齐桓公成为雄主,只是震慑了楚国,并没击败;晋文公则是战场上击败对手,含金量比齐桓公高。

前628年,晋文公去世,秦穆公认为有机可乘,便率兵攻打郑国,中途还灭了晋国的邻居滑国。这就不对了,晋文公尸骨未寒,秦穆公却“不讲武德”,攻打郑国也就罢了,还“不请示”就从晋国境内通过,未免欺人太甚了。此时,晋襄公希望息事宁人,不去招惹秦国,但先轸反对。

秦军凯旋而归,正想着如何得到封赏,谁知先轸在秦军的必经之路埋下重兵,采取突然袭击,全歼3万秦军,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被俘虏。可惜,晋襄公为了报答秦穆公护送晋文公回国的恩情,不久便放了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等3位大将回国。

闻知晋襄公放人,先轸不满意,便在朝廷上斥责晋襄公,然后往地上吐唾沫,扬长而去。回到家后,先轸后悔了,认为不应该这么“无礼”。一个月后,北方的狄族南下,先轸率兵击败了他们,并俘虏对方首领。此时,先轸突然脱下自己的盔甲,还不携带武器,再次冲向敌军,被小兵当场打死。就此而言,先轸用兵不讲“道义”,但还是有“忠君”之道。

0 阅读:6446
评论列表
  • 2025-01-04 06:36

    春秋人讲气节

  • 2025-01-04 07:34

    需要知道是,齐楚之战,齐桓公真正做到不战而胜,所以孙子兵法说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

  • 2025-01-04 17:12

    姜太公公推兵祖,但战例未见史载,先轸才是有战绩的兵家鼻祖,甚仰之!

    凡客 回复:
    牧野之战和三监之乱都是太公参与,是不是实际主帅(牧野是姬发,三监是四王叔姬旦)不清楚,管仲(管子)曾言召公姬奭亲授征伐之权与齐侯姜尚,其他没了。[并不简单]
    maris 回复:
    周武王
  • 2025-01-04 13:08

    东周列国志里,齐桓公,晋文公是最精彩的,百看不厌。

    波波沙 回复:
    小白与重耳[点赞] 《春秋》无义战,但礼尚存。 《战国》合纵连横无下限。
  • 2025-01-04 10:50

    吃饱撑了?抓住了首领,却脱衣战小兵?故意送人头了

    火山 回复:
    因为那时人心尚古,义字当头,侠风甚重,轻生死-重大节,不是你这种人能懂的。
    大宋遗民 回复:
    这样死了可以让君王对之前的冒犯作罢,否则死全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