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一老农民做完农活回到家,却看到年轻的妻子正收拾东西。桌上还放着几本书和信纸。他挠了挠头,说:“你这是干啥?要出远门?” 很多人都认为爱情需要相当的三观,同频的精神世界。但对于许燕吉来说,爱情似乎只是一份淳朴的温暖。 许燕吉原本是个天之娇女,1933年出生在北京一个书香门第家庭,父亲是著名作家许地山,笔名“落华生“,母亲是晚清民初诗人周大烈的女儿,可以说她一出生就有着很高的起点。 但她八岁那年,父亲就因病去世了。一家人失去了顶梁柱,又时逢战乱,她和哥哥便跟着母亲来到了南京。 好在许燕吉继承了父母的优良基因,从小就是个学霸。1950年她考上了北京农业大学,在这里她认识了第一任丈夫吴富融。 两个人是同学,认识了一段时间后对方便和她表白了。 毕业后一年两人就结了婚,后来许燕吉被分配到河北农业科研所工作。在反右斗争中,因为她的单纯和心直口快,成了重点批评对象,遭到了开除。 但因为当时怀孕了,所以暂时没有受到惩罚,可丈夫吴富融却是个非常现实的人。他开始对许燕吉横眉冷对,还扬言不会养她,最终许燕吉只能回娘家待产。 工作的失利和丈夫的冷漠让她身心受创,孩子也难产夭折。随后她还因为之前的问题被判了六年刑,为了自保,丈夫也在这时和她撇清关系,离了婚。 1969年中苏交恶,全国都在疏散人口以备战,而许燕吉被安排到了河北新乐县一个贫穷的村子里。 但这里实在太穷了,即便她干了很多活,依然无法保证基本的温饱。于是她前往陕西宝鸡找哥哥,可那样的社会背景下,哥哥过得也不好,帮不了她。 哥哥建议她嫁人,因为现在粮食按人头分的,人多了粮食才多。可这里大多都是目不识丁农民,加上许燕吉又坐过牢成分不好,谁愿意娶她。 但许燕吉说,只要愿意娶她让她吃饱饭就行,别的都不要求。 就这样,在村长的介绍下,1971年她嫁给了一个比自己大十岁的农民魏振德。对方有个九岁的儿子,妻子在生产后没多久就病逝了,一直是爷俩相依为命。 许燕吉开门见山的告诉魏振德自己坐过牢成分不好,而且没有嫁妆也不会做家务。可魏振德特别实在,他觉得愿意嫁给他吃苦已经很不容易了,他没资格再要求什么。 两个人就这样简单的走了个过场结婚了。婚后魏振德很尊重她,怕她不乐意主动分房睡,还把家里最好的东西都留给她。 而且家务活和农活他也全部承包了,许燕吉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便开始教起魏振德的儿子读书写字。 她对这个继子很是耐心,认真教他读书,还会给爷俩儿讲外面的故事。一家人这样生活着倒也平静。 虽然村子里有些人看不惯,总是嚼舌根说魏振德娶了个懒婆娘,每天吃白饭不干活,但许燕吉并不在意,倒是魏振德怕她听了难受,还主动安慰她别放在心上。就这样一晃八年过去了。 1979年许燕吉收到了母亲的来信,她被平反恢复公职了。这个消息让她又喜又忧,这个家该怎么办。 晚上做完农活刚回到家的魏振德,看着桌上的信和包袱,猜到了七八分——妻子要离开了。但他还是尝试着问了句:“这是要出远门吗?还回来吗?” 第二天他亲自送走了许燕吉,两个人没有说任何关于未来的话。魏振德觉得只要许燕吉快乐就行。 直到这时,村子里才知道这个懒婆娘其实是个出身名门的大学生,要回城了。 几个月后,正当大家都觉得许燕吉不会回来的时候,许燕吉再次出现在了村子里。而她这次回来是要接魏振德和儿子一起去南京团聚的。 就这样他们一家三口回到了南京,儿子在南京长大还考上了师范大学,毕业之后娶妻生子,孝敬父母。 许燕吉和魏振德就这样一起幸福地度过了晚年。 有人说他们之间不是爱情,而是亲情,可亲情不也是一种爱吗? 参考资料:新京报-2013-11-02《许燕吉 把痛苦变成财富》
1979年,一老农民做完农活回到家,却看到年轻的妻子正收拾东西。桌上还放着几本书
哄动这史记
2025-01-02 08:55:40
0
阅读: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