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年慈禧太后去世,李莲英请求回老家养老。隆裕太后面色不善,心想:“你做了多少恶事,我岂能放你离开!”李莲英赶紧指着身后的7个盒子说道:“主子,老奴把这些东西交还给您,请您恩准我回家养老!” 李莲英1848年出生于直隶河间府大城县,他家境贫寒,兄弟众多,李莲英在家中排行第二。 李莲英未能受过正式教育,甚至一度成为街头小混混,靠着为生计而贩卖硝磺度日。 传言他曾因经营不善差点被地方官府捕捉,最终逃脱后转行补鞋。 晚清时期,许多无路可走的男子纷纷选择被阉割后进入宫廷。 李莲英下定决心进宫成为太监。 李莲英迅速崭露头角,某次,他听说慈禧太后对宫外新式发型产生浓厚兴趣。 李莲英立即抓住了这一机会。他开始刻苦钻研发型技巧,甚至设法得到假发进行练习。 他终于能娴熟地为慈禧太后梳理头发。 慈禧太后大为满意。 从此,李莲英成了慈禧太后的得力助手。 李莲英开始逐步掌控了太监群体,最终成为紫禁城内太监的最高统领。 慈禧太后宠信之人往往能在宫中积累极大权力。 然而,李莲英能够深刻理解慈禧太后的需求,并且从未轻易得罪他人。 他总是表现得低调、谨慎,并且在处理宫廷事务时,极为得当。 安德海虽然曾在“辛酉政变”中获得过功勋,却因其傲慢无礼、得罪了许多权臣,最终被慈禧太后亲手处死。 李莲英与此截然不同,他始终保持低调,在权力斗争中能够游刃有余。 庚子之变中,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西逃。 逃亡途中,李莲英负责安排食宿,甚至牺牲自己的睡袍确保光绪皇帝在寒冷的夜晚中有被子。 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在1908年先后病逝。 李莲英守孝满百日后,主动向隆裕太后辞去宫中职务,并将慈禧遗留的金银珠宝交出。 退休后的他每月领取60两银子,享有隆裕太后的关照。 他为两位皇室成员举办了隆重的葬礼,此后不久,便带着朝廷给予的赏赐离开了生活了半生的紫禁城。 退休后的他在北京的棉花胡同过上一种隐居的生活,日常以念佛、吃斋为主。 李莲英在1911年病逝,一些史料提到他可能死于痢疾,但这一说法因当时的气候不符而受到质疑。 直到1966年,他的墓地在北京被发掘。 赵广智参与了挖掘李莲英的墓地。 学校所在地曾传言埋藏着一位历史人物的遗体,直到赵广智等人得知,墓地就在学校旁的一个小山丘下。 于是,一支由专家与普通工人组成的团队开始了这项工作。 起初,考古队员们并未能顺利找到墓道。 几天的挖掘后,他们在坟冢顶部挖出一个洞,但却被一层坚硬的花岗岩所阻碍。 附近的一位老人观察工人们的挖掘方式后,进行指点。 考古队员们改变了挖掘的路线。 他们终于找到了墓道的入口,接着便进入了墓室的前部分。 进入墓道后,队员们发现了一扇坚固的石门,赵广智回忆起自己读过的一些考古书籍,书中提到过一些古墓中的“自来石”装置,石门关闭后,外面的人无法轻易推开它。 赵广智发现,石门背后有一个凹槽,里面卡着一颗石球。 他找来一根铁丝,用它做成一个圈,绕住了石球。 石门一开,队员们惊讶地发现棺椁已经从原本的汉白玉棺床上滑落,差点掉到地面。 棺材的颜色呈紫红色,表面装饰着精美的金花。 墓室四周的墙壁上,有明显的黄色水渍痕迹,专家们推测这些痕迹表明墓室曾经进水。 棺床上还有一个未打穿的圆孔,赵广智伸手摸进去,拿出一个系着玉坠的小荷包和几枚铜钱。 当他们终于准备打开棺材时,棺材内竟只发现了李莲英的一颗头颅。 赵广智回忆道,他在搬动棺材时,意外地发现棺内的尸体竟只剩下一个头颅。 头颅的面容保持完好,颧骨高耸,嘴唇微微撅起。 墓室里没有发现任何盗墓的痕迹,棺材完好无损,陪葬品一件不缺。 赵广智等人因此推测,李莲英并非死于自然原因,而极有可能是死于他杀。 有人说当时的革命党人反对清朝统治,认为李莲英支持慈禧太后镇压革命运动,因此决定暗杀他。 北洋军阀江宝仓所述,其父江朝宗曾邀请李莲英参加晚宴,然而李莲英在前往后海途中遭到袭击,最终只找到了他的头颅。 参考文献:[1]文会.历史上真实的李莲英[J].兰台内外,2007(3):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