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万寿寺—皇慈西照量红蝠,襟带长河承宝图 在林立的高校和通向颐和园的长河之间

乐乐旅途点滴 2025-01-01 13:29:24

北京万寿寺—皇慈西照量红蝠,襟带长河承宝图 在林立的高校和通向颐和园的长河之间,一座秀丽的皇家寺院藏于其中,明清三位太后曾与此地结下不解之缘,而巴洛克风格建筑与清代官式的混合又让这里魅力独具,从北京各地荟萃而来的古代造像与精彩的绘画陈列,让这里又有北京艺术博物馆的新身份,这便是有小故宫的万寿寺。 万寿寺为明万历年间由皇帝生母李太后兴建,为藏经之用,也曾收藏过“永乐大钟”。现存建筑以清代建筑为主,在顺治初年和光绪年间都经历过大火,可谓是命运曲折。 山门面阔三间,单檐歇山顶,门上的“敕建护国万寿寺”石匾为顺治二年所赐。而仰望穹顶,深蓝色背景之下的白云以及红色蝙蝠的图样规整而精致,为典型的清代风格,更暗示着这里为皇家求福之地。 天王殿同样面阔三间,内部开辟为万寿寺历史的展厅,叙述了李太后、乾隆帝生母、慈禧三位太后与这里的来龙去脉,还有万寿寺作皇家庆寿之地的历史,以及寺内发现的一些小件文物。 大雄宝殿,面阔五间,单檐庑殿顶,又名大延寿殿。殿内供奉毗卢佛及三世佛,其中毗卢佛像为明代木雕金漆造像之精品,是由那座神秘的大慧寺中移来,两侧罗汉像风格独特,造型规整却重视面部神态的刻画。 殿后有一尊端坐于悬塑当中的男相观音,神态悠然自得,在京城只此一例,万寿寺塑像虽然数量并不庞大,但收集了各处彩塑于一殿,折射了京式彩塑的突出特点。 其后的万寿阁等殿堂为书画艺术展厅,其中不乏名家之作,有“清初四王”、吴大澂、齐白石、傅抱石等名家的作品。这让人不由得惊喜,“艺术博物馆”名至实归。 寺内乾隆年间修建的巴洛克式门楼前则收藏有一座渗金多宝佛铜塔,仿照密檐式塔修建,颇有辽塔之风,这座铜塔原来收藏于长椿寺,推测为明代天启年间的作品,这是因为在瓦当上发现了“泰昌通宝”字样,联系到天启帝为在位仅一个月的生父光宗朱常洛补铸泰昌通宝的史实,这个推测很有依据。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