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岁导演姜文:26年只拍了6部电影,封神影史,影史地位无可撼动

青衫述生 2024-11-15 12:38:22

姜文到底凭什么这么“牛”?

众所周知,姜文在导演界有着一定的地位,甚至他还在综艺节目中直言“我是最有钱的人!”。

这样的话从姜文的嘴里听见仿佛也见怪不怪了...

但为何姜文导演这26年来,仅仅只有6部电影,甚至可以说每部都是封神的存在。

艺术至上,不计成本

拍摄电影务必慷慨投入资金。若不舍得花费,恐难成就佳作,毕竟优质的制作需充足的资金支撑。

姜文此般看似“土豪”的言论,实则彰显了他于电影领域的极致追寻。

他拍电影从不考虑成本,觉得艺术价值无法衡量,预算只会束缚创作。

这种“不计成本”的魄力,让他在电影创作中能够尽情挥洒才华,打造出一部部令人惊艳的作品。

在 26 年的时光长河里,从《阳光灿烂的日子》至《邪不胜正》,姜文仅精心打造了 6 部影片。

这个产量在如今快节奏的电影市场,堪称“低产”。

这种“慢工出细活”的态度,与他“不计成本”的理念一脉相承,也正是他电影作品能够成为经典的重要原因。

以《阳光灿烂的日子》为例,为了找到符合他心中“米兰”形象的演员,姜文拍了2万多张照片,最终才选中了宁静。

为了拍个洗澡的戏,导演让演员连续拍了三天三夜,把他们都磨得皮都快要掉了。

这种近乎偏执的追求,在常人看来或许难以理解,但在姜文看来,这正是他对艺术的尊重和对观众的负责。

拍摄《让子弹飞》之际,姜文再度彰显出他那“不计成本”的非凡魄力,其果敢与决绝令人侧目。

为了还原一个真实的场景,他搭建了一个完整的民国小镇,甚至连街道上的电线杆都按照当时的样式复原。

在这场戏里,酒瓶标签皆被撕除,演员的精彩演绎遂成核心,正合姜文之意。

姜文的“不计成本”并非任性妄为,而是建立在他对艺术的深刻理解和对电影的极致追求之上。

他深知,只有不计成本的投入,才能打造出真正优秀的作品,才能让观众感受到电影的魅力。

而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是正确的。

《让子弹飞》最终以1.3亿的投资,获得了6.3亿的票房,打破了当时的票房纪录。

姜文与投资人杨受成的合作,将其对艺术的执着及对商业的清醒彰显无遗。这种特质在合作中展露得极为充分,令人印象深刻。

杨受成对姜文的非凡才华极为赏识,在其电影项目中倾尽全力,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支持。

尽管《太阳照常升起》没卖座,杨受成还是看好姜文,决定继续支持他的电影。

而姜文也并非一味地追求艺术,不顾投资人的利益。

在后续的合作中,他也会更加谨慎,以防投资人血本无归。

杨受成信任姜文,全因为他为人坦诚,有责任心。

精神富足,知足常乐

生活不容易,别想着一口气改变世界,做好自己,过好自己的日子就挺不容易的。

姜文这番话,听起来有些消极,甚至有些“丧”。

然而,于这物欲泛滥的当下,其竟显得异乎寻常的清醒,弥足珍贵。

然而娱乐圈喧闹纷繁,然而他却心如止水,心态极佳,始终秉持清醒之态,彰显独立之姿。

年轻时的姜文,生活并不富裕,但他却觉得“够花”。

他喝茶不求好喝,只要看着像茶就行,主要是为了省钱。

他并非吝啬小气,实则不太注重物质层面的东西。他所追求的,或许远超于物质的范畴,更倾向于精神领域的富足。

他尤为注重心灵的丰裕以及精神层面的升华。其将内心的充实与精神的进阶视作重中之重,展现出对内在世界的深切追求。

姜文的母亲每年春节都会给他包红包,担心他拍电影赔钱,没钱吃饭。

姜文被妈妈塞红包弄得哭笑不得,连连说自己不差钱,可妈妈还是执意要给他。

这体现了母亲对儿子的关心和爱护,也侧面反映了姜文在电影创作上的“不计成本”,甚至让母亲误以为他在“赔钱”。

姜文对母亲的至孝与体谅,尽显其内心的温软柔情。这份孝行,成为其性格中柔和一面的生动诠释。

主持人问姜文,其他导演拍电影赚得盆满钵满,他却产量这么低,不着急赚钱吗?

姜文说,创作人看重的是作品本身,而不是钱。

此句,彰显出姜文于电影的领悟以及对艺术的执着追寻,尽显其对这二领域深刻且独到的见解与追求。

他并非对金钱毫无兴趣,然而相较而言,他更为看重作品自身具有的意义与价值。

唯有佳构方可流传于世,令人铭记。

拍电影不设预算,才能拍得更自由。

此句再度彰显出姜文于艺术的矢志不渝,以及他对创作自由的热切渴盼,尽显其对艺术追求的坚定与执着。

他认为,艺术是不能被金钱束缚的,只有不受限制的创作,才能迸发出最耀眼的光芒。

他电影的独特魅力,正来自于这种不受拘束的创作风格。

姜文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也体现在他对生活的态度上。

他觉得,先把自己的生活打理好,比想着改变世界更重要。

我不是懒,我只是清楚自己几斤几两,脚踏实地过日子。

他深知人皆存短板,与其空想不切实际之事,莫如脚踏实地,将当下之事做好,如此方为正途。

挑战自我,成就自我

姜文的人生,就像他的电影一样,充满着挑战和冒险。

从演员到导演,从文艺片到商业片,他不断地突破自我,挑战极限,最终成就了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和人生价值。

他并非天生就才华横溢,而是通过不断的努力和磨砺,才逐渐崭露头角。

在校期间,他曾被选中出演《末代皇帝》中的溥仪,但最终却未能如愿。

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继续努力,最终在《末代皇后》中成功饰演了溥仪。

为完美诠释该角色,他广阅资料,还拜访溥仪之弟,极力还原逼真的溥仪形象,力求呈现其真实原貌。

他认真执着的态度,让他以后当导演的路子走得更稳。

《芙蓉镇》助力姜文的演艺事业跃上新层级。此作成为他演艺生涯的重要转折点,使其在演艺之路上迈向更高的台阶,绽放更耀眼的光芒。

这部影片使他声名鹊起,不仅如此,还让他得以结识刘晓庆,为其演艺生涯带来重要转折。

他们因一部戏结缘,爱上了彼此,从此不管别人怎么说,一起走下去。

这段感情虽然最终以分手告终,但却深刻地影响了姜文的人生轨迹。

张艺谋电影《红高粱》里,姜文演的余占鳌,是个粗犷、霸气的硬汉,浑身散发着野性。

这个角色让他名气大增,也让他开始琢磨以后的路该怎么走。

他发现,自己对电影的理解和导演的理念不同,于是萌生了做导演的想法。。

这部电影一经上映便好评如潮,被誉为国产青春片的巅峰之作。

姜文也凭借这部电影获得了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导演奖,成功转型为导演。

《鬼子来了》彰显出姜文在电影创作中具有突破性的一面,其独特视角与创新手法令人瞩目,展现了其非凡的创作才华。

这部电影触及了敏感的历史话题,也为他带来了禁导五年的处罚。

但这并没有让他放弃电影,而是让他更加坚定地走自己的路。

在禁导之际,姜文未曾懈怠,依旧投身于演戏之中,不断积累经验,默默等待合适的时机。

周韵的出现,为姜文的生活带来了新的色彩,也为他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2005年,姜文解禁后,推出了《太阳照常升起》。

这部电影很艺术,但太难理解,所以没多少人去看。

2010 年,《让子弹飞》惊艳亮相,此片不但票房成绩斐然,而且收获良好口碑,成为影坛的璀璨明珠。

姜文的这部影片,使其摆脱仅拍文艺片的固有标签,更证明他具备拍出热门商业片的能力。

他绝非超脱尘世,实则深谙市场之道,知晓怎样于艺术和商业之间觅得平衡之点。

《邪不胜正》是姜文近年来最受争议的一部作品。

有人批评它故弄玄虚,也有人赞扬它充满想象力。

总之,这部电影很体现姜文的个人风格,他对电影的要求也很高。

从《阳光灿烂的日子》到《邪不胜正》,姜文的电影作品风格各异,但都带有强烈的个人印记。

他的电影,是他对人生、社会和人性的解读。

他以非同寻常的视角和讲故事的方法,拍出一部部精彩的电影,完全不按常理出牌。

如今的姜文,已经年过六旬,逐渐淡出公众视野。

但他对电影的热爱从未改变,他依然在思考,在创作,期待着未来能给观众带来更多惊喜。

姜文的“财富”

姜文曾说:“我是最有钱的人。”

他这么说,不是为了显摆,而是认清了自己的实力。

他的“财富”并非金钱,而是他对艺术的执着,对生活的热爱,对自我的坚持。

他用电影表达自我,挑战传统,打破常规,创造了一个个令人难忘的经典形象。

姜文的“财富”在于他对精神世界的重视。

姜文的“财富”在于他对自我的坚持。

他从不妥协,从不放弃,始终走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

他挑战自我,突破极限,最终成就了独一无二的自己。

姜文的人生,就像他的电影一样,充满着挑战和惊喜。

他是特立独行的艺术家,也是活明白了的“有钱人”。

姜文的故事,还在继续。

信息来源:

陆川:姜文是中国最好男演员.人民网 [引用日期2014-10-19]

0 阅读: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