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批中成药集采结果出来了,又是拼价格,药企进入深冬季节,医药和医疗行业还有哪些偏安之地(关键所在)? 1、价格战的最终结果就是杀敌一千自伤八百,没有谁获益。有人说消费者获益啊,对于医药来说就是患者(包括医保局)获益啊。没错,钱是省了,但你享受的消费质量呢?你如果相信那些能够通过监督来保证质量的说辞那只能说连个小摊贩的认知水平都不如。三块钱一斤的苹果能和五块钱的苹果一样吗?人家保证的是三块钱苹果的质量,吃不死人又有苹果味,没保证甜不甜! 2、凡事都讲究个度,超过客观度的范围就不正常。“最大降幅96%”是个什么概念?以前在卖毒品吗?要不然就是写文章的人对比方法有问题,在误导人。例如,商店里商品新货上架就按标价七折销售,比方说标价一百而实际销售的第一件商品价格就是七十,一百块的价格就是个噱头套路标价把戏的虚价。 3、作为采购方,对这种极端低价报价方的产品质量不担忧吗?要不然组织那个座谈会干嘛?本人从事过多年的市场营销和制造企业的经营管理,告诉你一个事实,能够采取超低价竞争策略而不降低原有质量的只有少数实力雄厚的大企业才可能,而且都是旨在击垮对手采用的短期价格手段。换言之,他们亏得起,可对于一般企业就是饮鸩止渴了。 4、所以,现在看来,原以为医药企业将走出寒冬的判断过于乐观了,还得经过惨烈的拼杀,幸存者才会见到春天。 5、个人认为目前在医药医疗行业里,尚能处于偏安一隅的只有几种情况的企业,一是具有独家配方药品且销售占比较高的药企;二是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技术远远领先于跟随者;三是创新能力突出且研发项目储备多且进展快的企业,具有出海潜力者更佳;四是国内技术绝对领先的医疗器械龙头企业,具有阶段性行业技术壁垒作为护城河、国产替代潜力以及海外出口前景的能力。 本文希望对对医药医疗方向有所寄托的人能够在思考上有所帮助,算是2025年对老铁们的一个新年礼物,对错自行判断,非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