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烊千玺牛轧糖戏表演层次易烊千玺的演技又进阶了!就是你坐在电影院里,坐在那里

邴原谈影剧 2024-12-28 16:58:08

易烊千玺牛轧糖戏表演层次

易烊千玺的演技又进阶了!就是你坐在电影院里,坐在那里看着,就能够感受到他与角色之间的联结,看到他表演过程像浪花一样翻出来的层次。你能坚定不移地深信千玺就是刘春和,刘春和就是千玺,那副被桎梏的躯体里有着庞大的、想要撕开枷锁的巨大生机,他的表演甚至会让人暂时忘却明星这个光环,而只专注于刘春和的真实和细腻,这是一种天赋,更是一种需要投入非常非常的努力才能换取的能力。

作为一名脑性瘫痪患者,刘春和这一角色当然是一种挑战,但千玺通过肢体语言和情感表达,将角色的复杂性呈现给了观众,刘春和不受控的身体,每一个动作,每一次眼神的变化,都让人穿越过银幕感受到角色的内心,真实、脆弱但又顽强的生命力是可以被看到的。

刘春和坐在餐桌的椅子上,一口一口把自己做的牛轧糖和着痛苦和悲伤咽下,从平淡到空气仿佛凝滞的吃开始,到如火山翻涌般往嘴里囫囵吞下,每当我以为“可能就会在这里停下了吧”的时候,他又继续着这段对自我的打碎与再造。

躯体在抗拒,喉咙在向外干呕,但颤抖的手在对抗身体的本能,哽咽着、颤巍着撕开糖纸,粘到眼泪然后决绝地塞进嘴里,他想像一个普通人一样紧紧握着外婆、母亲、朋友的手。糖纸的声音在那个空间里变得无比刺耳,就像刘春和无法收到爱和尊重时听到的每一声拒绝。

然后春和趔趄地倒在了地上,眼睛直勾勾看着长了四条腿的小猫,如果在另一个世界里他也可以是个平凡的普通人,那没有什么不好,他望着缥缈的幻想,眼神里是渴望、是无奈、是悲伤、是奢望,是所有复杂情绪的总和,当下迸发出的那种共鸣,是发自于观者心底的,而那一刻的易烊千玺,足以获得对演技的最高评价。

很多人说千玺总演边缘人物,其实细想,小人物、边缘人物这种角色类型其实是个伪命题,是一种刻板印象,现实主义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必定是普通人,同样的普通人放在古装或是别的题材里,就很少听到大家叫他们边缘人物或者小人物,所以这样的评价其实是因为他演现实主义题材较多。

更何况,啥叫“小人物”?除了一些历史特定人物角色,各类型的电影里的主人公,剧情片里有演妈妈的,喜剧片里有演公司职员的、悬疑片里有演学生的…谁不是社会上常见的人群呢?普通人不等于小人物,这个说法本身就站不住脚。

从一位电影观众的角度来看,看到一部电影有千玺参演,也总会多一些期待与安心,“有易烊千玺的电影不太担心质量”已成为一种共识,就是你能明白这样一部电影,它有想要在商业表现以外还有更多的社会价值体现,同时无论是从角色的塑造还是情感的表达,千玺的表现一定是能让人放心的。这样的好感度,是源于他作为演员的深厚实力与情感温度,与观众之间建立的情感连接,观众是能够真真切切感受到他对表演的热忱与投入。

「小小的我」里的刘春和,这一次千玺的演绎已经超越了简单的角色诠释,而是深入到角色的灵魂深处在与之对话,千玺不仅让观众看到了一个真实的、具有灵魂的个体,也在让观众看到,一位优秀的演员,能为角色奉献到何种地步。

演员易烊千玺的未来,一定有无限可能。

0 阅读:3
邴原谈影剧

邴原谈影剧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