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将儿媳鲁王妃凌迟处死后,她61岁的老父亲汤和长跪不起,含泪说道:“臣还有一小女,愿做鲁王继妃!”3年后,鲁王被毒死,年纪轻轻就守寡的继妃十分怨恨:“都是姐姐害了我!” 在明朝开国功臣中,信国公汤和无疑是最受朱元璋信任的人之一。在朱元璋还是一个贫苦孤儿的时候,正是汤和伸出援手,给了他一口饭吃。 这份情谊一直延续到他们共同打天下的岁月里,汤和更是屡建战功,为大明王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朱元璋登基后,汤和被封为信国公,位居文武百官之首。 汤和育有两女,大女儿汤氏温婉贤淑,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小女儿比姐姐小三岁,性格活泼开朗,在家中备受宠爱。 洪武十八年,朱元璋决定将汤和的大女儿汤氏许配给自己的第十子朱檀。这门婚事让汤和倍感荣幸,毕竟朱檀是宠妃郭宁妃所生,从小就深受朱元璋的宠爱。 婚礼当日,朱元璋亲自为这对新人主持婚礼,场面可谓盛大非凡。汤氏也正式成为了鲁王妃,地位尊崇。 朱檀年少时期曾以才学出众闻名,善诗歌,好读书,是个很有前途的皇子。十五岁时,朱檀与王妃一同就藩兖州,开始了他们的封地生活。 然而,远离京城的约束后,朱檀的性情逐渐发生了变化。他开始沉迷于声色犬马,不再理政务。 更糟糕的是,朱檀迷上了炼丹术,整日与一群游方道士厮混。这些道士们用各种丹药诱惑朱檀,声称可以让他长生不老。 长期服用丹药的结果就是朱檀的身体每况愈下,病痛缠身。那些道士们见状,又提出了一个骇人听闻的建议,声称需要九十九个男童的精气作为药引。 作为妻子的汤氏看到丈夫日渐消瘦,心急如焚。在道士们的怂恿下,她开始暗中派人抓捕当地的男童。 最终,朱元璋下令将鲁王妃汤氏凌迟处死,以儆效尤。而朱檀则被处以"髡刑",剃去头发以示惩罚。 大女儿的死讯传来,让年过花甲的汤和陷入了巨大的打击之中。作为开国功臣,他深知这次事件不仅关系到一个女儿的生死,更关系到整个汤氏家族的命运。 朝堂之上,不少大臣都在私下议论这件事,有人同情汤和,也有人认为他教女无方。许多人都在观望,这位昔日的开国功臣将如何面对这场巨大的危机。 就在众人猜测汤和会如何应对时,他带着小女儿来到了金銮殿外。这位六十一岁的老臣,竟然长跪不起,请求将小女儿许配给鲁王为继妃。 朱元璋看到这位与自己共同打天下的老臣如此哀求,心中也有所触动。经过深思熟虑,他同意了汤和的请求。 新婚之后,这位年轻的继妃来到了兖州。她面临的处境比姐姐当年更加复杂,不仅要面对丈夫的疾病,还要承担起管理王府的重任。 朱檀对这位新王妃似乎并不太热情,整日还是沉迷于服食丹药。而那些道士虽然被驱逐,但朱檀依然无法摆脱服用丹药的习惯。 汤和虽然保住了家族的地位,但这个决定给小女儿带来了怎样的影响,他可能始料未及。在朝中,他的威望也因为这件事受到了一定影响。 不过朱元璋对汤和的态度倒是有了微妙的变化,似乎更加体谅这位老臣。在朝会上,他常常会特意询问汤和的意见。 汤氏小女儿初到兖州时,王府上下都对这位新任王妃格外关注。她不得不面对姐姐曾经生活过的环境,甚至连使用的物品都还留有姐姐的痕迹。 这位继妃的处境十分尴尬,一方面要维持王府的正常运转,另一方面还要照顾病重的丈夫。朱檀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常年服用丹药的后果开始显现。 新婚不到半年,继妃就发现朱檀身边又开始出现了一些自称能治病的方士。这些人虽然不像之前那般明目张胆,但依然在暗中怂恿朱檀继续服药。 朱檀此时已经无法正常处理政务,王府的大小事务都落在了继妃肩上。她不得不一边应付朝廷派来的监察官员,一边维持王府表面的稳定。 洪武二十二年,一个寒冷的冬日,朱檀突然倒地不起。御医诊断后发现,他是因为长期服用丹药导致中毒身亡。 朱元璋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即派人彻查此事。调查结果显示,朱檀死于慢性丹药中毒,并非他杀。 朱元璋最终给朱檀赐下了"荒"的谥号,这个谥号充分表达了他对这个儿子的失望。在封建时代,谥号往往反映了一个人的一生功过。 继妃在二十岁出头就成了寡妇,按照明朝的制度,她必须在王府中守寡终身。这对于一个年轻女子来说,无疑是一种残酷的惩罚。 随着时间推移,继妃开始将自己的不幸归咎于姐姐的所作所为。如果不是姐姐当年做出那等荒唐事,她也不会陷入这般困境。 而此时的汤和,已经无力改变女儿的命运。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小女儿在王府中孤独终老。 朱元璋对这位年轻的寡妇倒是格外开恩,每年都会赏赐不少物品,以示对汤氏家族的体恤。但这些外在的恩典,并不能改变继妃的处境。 汤氏家族的命运就此发生了转折,虽然依然保持着显赫的地位,但再也不复当年的荣光。两位女儿的遭遇,成为了朝野上下津津乐道的话题。 朝中大臣们从这件事中也看出了朱元璋的态度,即便是皇亲国戚,一旦触犯法度,也难逃惩处。这个案例也成为了后来明朝立法的重要参考。
一家子死变态,基因有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