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工程界大乌龙事件!2009年,重庆交通大学教授易志坚在研究物质力学的过程中,

重瓦下庆 2024-12-27 19:17:09

我国工程界大乌龙事件!2009年,重庆交通大学教授易志坚在研究物质力学的过程中,意外发现了沙漠土壤的奥秘,阴差阳错之下解决了一项世界难题!

2009年3月的一天,重庆交通大学著名的物理系教授易志坚,正像往常一样,一头扎进实验室里,研究颗粒物质力学。

在这个过程中,他猛地发现,土壤颗粒中似乎存在一种特殊的万向结合约束关系,能够让其在湿润时呈现流变状态,干燥时结成离散状态,同时还能保持水分、养分和空气。

相比之下,沙子之间就没有这种万向约束关系,这才导致其一直保持着干燥且松散的状态。

此时,他的内心突然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既然沙子和土壤的本质区别,就是有没有这种万向结合约束关系,那么可不可以借助某种物质,让沙子转变成土壤呢?

想到这里,易志坚教授立马召集研究团队,一心扑到了“沙漠土壤化”的试验上。可这个过程又谈何容易呢?

且不说土壤颗粒间的万向结合约束关系是一个复杂且难以捉摸的研究对象,它的存在受环境、周围空气湿度、以及时间的影响;再者来说,寻找一种既能让沙子成团但又不改变其性质的东西,更是无比困难,甚至就连当时的科技领域巨头美国,也没能研究出来。

但易志坚却迎难而上,模拟相同温度下的土壤和沙漠环境,反复进行试验,终于,在2010年,科研团队从植物中提取出了一种纤维性粘合剂。只要把这种粘合剂放到沙子里,再添加同等比例的水,沙子就可以变成能抱团、能保水的“土壤”!

可实验室毕竟是纸上谈兵,为了验证这个想法是否可行,从2016年起,易志坚教授就率领科研团队,在新疆、内蒙古等多地的沙漠中,进行大规模室外实验。

得出这个结论后,从2016年起,易志坚教授团队在新疆、内蒙古等地的沙漠中进行了大规模实地试验。

实验开始之初,易志坚教授还特地请来媒体,实地拍摄沙漠原本的状态:干燥、荒凉,除了沙丘还是沙丘,方圆百公里也看不见任何植物。

而就在实验开始后的第3个月,浩瀚黄沙中居然长出了绿油油的植被!到了第6个月,已经出现了两个足球场大小的绿洲,每一株的长势都非常标准,从根茎到叶片,郁郁葱葱的样子,充满了生机。

毫无疑问,易志坚教授真正实现了“将沙漠变绿洲”,每年为国家挽回了上千亿元的经济损失。

然而,正所谓“人红是非多”,这项技术也免不了遭受公众的质疑。各路网友纷纷吐槽,易志坚是多此一举,且不说在我们的传统印象中,沙漠没办法种植作物的唯一原因点,就是缺水。再者来说,中国拥有170万平方公里沙漠,如果都按照他的想法操作,这必然是一笔不小的资金。

然而,面对网友们的质疑,易志坚却不以为然,反而继续加大实验力度。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到了2021年,实验面积已经发展到17000余亩,范围也从中国新疆扩大到中东地区,甚至就连非洲撒哈拉沙漠也有了他的身影。

不仅如此,现如今的试验成果表明,采用植物纤维素黏合剂改造后的沙土,在种植农作物时,其根系要比未改造的沙土发达得多,农作物产量普遍高了3倍以上,亩产几千斤将不在话下!

也就是说,现如今,那些原本因为缺水而无法种植农作物的沙漠,也已经可以种植更多的农作物了,且不用担心它们的品质问题!

易志坚教授和他的团队用智慧和努力,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奇迹。他们的成果不仅改变了沙漠的面貌,也为改善地球的生态环境做出了巨大贡献。未来,相信易志坚教授还会继续努力,不断完善这项技术,让更多的沙漠变成绿洲,为我们的地球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对于易志坚教授的研究成果,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0 阅读:351
评论列表
  • 2024-12-28 01:59

    是院士嘛?不是?我必然怀疑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