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年,13岁的潘玉良被舅舅卖到青楼,老鸨看她一眼嫌弃道:“狮鼻、口阔、厚嘴唇,再怎么长也成不了美人,赶紧领回去吧!”可万万没想到,潘玉良却突然扑通跪倒在地:“俺能吃苦,脏活累活我都会,求求您就收下我吧!” 潘玉良,这位在艺术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女性艺术家,经历了非凡的命运轨迹。从少年时期的孤儿到知名画家,从贫困的妓院到欧洲的艺术殿堂,她的一生充满了波折和奋斗。 1895年,潘玉良出生于江苏扬州一个家庭,父母经营着制帽生意。家境虽然不算富裕,但她的童年生活平静而温馨。 然而,命运对她的家庭并不仁慈。 父亲因为生意受骗,一病不起,家境急转直下。 更不幸的是,父亲去世后,潘玉良年仅两岁,姐姐也在不久后去世。母亲悲痛欲绝,最终也离世,临终时把潘玉良托付给了她的舅舅。 潘玉良的舅舅本应是她的依靠,但五年的寄人篱下生活让她尝尽了屈辱与冷酷。舅舅沉迷于吸食鸦片,家产被他卖光,潘玉良连温饱都成问题。 然而,她并没有放弃生活的希望。 13岁时,舅舅突然带她去买了一套新衣服,并承诺为她找一份工作。 潘玉良内心充满期待,然而等待她的却是一个噩梦——她被卖入了青楼,从此失去了自由。 14岁那年,潘玉良出落得越发亭亭玉立,却也迎来了人生的第一个重大转折。舅舅将她骗至芜湖青楼,打算将她卖予老鸨,以换取一笔钱财。 然而,当老鸨见到潘玉良的容貌时,却是一脸的不屑。 "狮鼻、大嘴,这样的相貌,就算再怎么打扮也成不了什么名角儿。还是快快将她领回去吧!"老鸨撂下一句狠话,便要将人赶出门去。 此时此刻,潘玉良心中又何尝不是万般滋味?回去,便是要再次面对舅舅的欺凌;留下,又要忍受青楼中的种种不堪。 她心一横,扑通一声跪在老鸨面前,恳求道:"妈妈,求求您收留我吧!俺虽然长得不好看,但俺能吃苦耐劳,保准让您满意!" 老鸨见她如此诚恳,又担心错失一个好苦力,便以两袋米的价钱将她买下。就这样,潘玉良开始了她在青楼的生涯。 在这个是非之地,她见识到了老鸨的狠毒无情,也领教了同僚的冷眼相向。 然而,让人意外的是,潘玉良并未沦为青楼的玩物,她那略显丑陋的容貌,反倒成全了她的清白之身。 在青楼中,潘玉良凭借过人的悟性,很快学会了唱曲弹琴,成为了青楼中独一无二的"卖艺不卖身"的头牌。 她的琴艺和歌喉吸引了众多达官贵人,不少人慕名而来,只为一睹她的风采。就连芜湖海关都督潘赞化,也被她的才情所倾倒。 命运的转机发生在潘玉良16岁那年。 一次酒会上,她演奏的《卜算子》引起了海关总督潘赞化的注意。 潘赞化不同于其他人,他不仅对她的才艺表示认可,更在之后的日子里给予了她深切的关怀和尊重。 在他的帮助下,潘玉良从妓院脱身,获得了久违的自由与尊严。 潘赞化成为了她人生中的贵人,教她读书写字,并鼓励她追求更高的理想。 最终,潘玉良与潘赞化成婚,并将自己的姓氏改为“潘”,表达她对丈夫的感激和对新生活的向往。 婚后的潘玉良搬到了上海的渔阳里,并结识了热衷艺术的洪野先生,开始接触绘画。她的艺术天赋逐渐展现出来,很快获得了画界的认可。 然而,潘玉良并不满足于此,她决定接受更加系统的艺术教育。她考入了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并在学校里表现出了极高的艺术才华。 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她还多次前往澡堂进行速写练习,尽管这一行为引发了不小的争议。 潘玉良的才华并没有止步于国内,她为了追求更高的艺术理想,决定前往欧洲深造。 九年的留学生活,她在里昂中法大学、巴黎国立美专等知名学府汲取了大量的艺术知识,同时也沉浸在欧洲丰富的艺术文化氛围中。 尽管在异国他乡,她时常面临经济困境,甚至曾因为缺乏经济来源而几度饥肠辘辘,但潘玉良从未放弃自己的艺术创作。在这段艰苦的岁月里,她依然坚守着自己的艺术信念。 留学归国后,潘玉良成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的绘画研究所主任,担任教授职务,并且积累了大量的荣誉。 然而,她过去的身份依然是她无法摆脱的枷锁。即使她在艺术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社会上的偏见和歧视始终困扰着她。 尽管如此,潘玉良并未屈服。她再次回到巴黎,投身于艺术创作,并将自己打造成了远近闻名的艺术家。她坚持不与画廊签约,保持着艺术的独立性。 她的作品不仅在美术馆中展出,也得到了国际艺术界的高度评价。 1958年,她的作品《张大千头像》和《浴后》被法国国立现代美术馆收藏,她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了一席之地。然而,她最大的遗憾或许就是未能与丈夫团圆,也未能回到自己的祖国。尽管如此,潘玉良依然深爱着她的祖国,并在临终时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情。 潘玉良的艺术人生是一段由苦难、坚持和梦想构成的传奇。她的经历证明了,即使身处逆境,只要坚持追求自己的梦想,最终也能创造属于自己的光辉时刻。 她的艺术不仅承载着她个人的奋斗与坚持,也象征着无数女性在困境中崛起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