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九十年代,河南新郑胡庄流传着关于两座大冢的传闻:只要有人家置办红白事,家里缺东西就可以到那冢子前许愿,说缺几个桌子几个椅子,或者缺什么物件借来用用。第二天,村口便会放上他所缺的东西。
村民们办完事还要如约将东西还回去。
可是突然有一天,有一位村民借了东西没有还,这冢子就再也不灵了。而且,从那以后,冢子附近周围总是静悄悄的,村民们也不敢往冢子那去。
这两个冢子非常高,一个高10米,一个高7米,远远望去就是两个小山头。
1995年1月,轰隆一声巨响,胡庄大墓被炸出一个六米深的盗洞。
盗墓事件引起了考古团队的重视,因为大家发现这是一个积冢,也就是在墓中椁室附近放了积石积炭。这是一个高等级贵族墓的象征,也是春秋战国时期盛行的一种墓葬形式。
通过封土层和夯土推测是战国时期的墓葬,两座大冢相聚不到十米,先勘测的是相对较小的1号墓。一号墓的盗洞属于不同时期,显然曾经被盗扰猖獗。通过盗洞向下探寻,墓道附近一具蜷缩的尸骨静静躺在那,四脚朝天。通过尸骨的边角大推断,这是一个满脸横肉的青壮年男性。
遗骸保存的十分完整,死状凄惨,是宋以前的人,身份是盗墓贼。考古推断,这伙人最后一次来到一号墓,将墓中打扫一空。负责搬运的这个人朝着洞口可能说了一句:底下什么都没有了。于是,盗墓团伙为了私吞,落下一块巨石将他砸死在洞中回填。
这个盗墓贼死于内讧。
一号墓没出土文物,在附近却找到一条通过郑韩古城的古驿道痕迹。除此之外,还找到了料姜石铺就的斜坡,经过查证,是古代建筑常见的“散水”。考古队请来了建筑学专家,证实了这里曾经有一个将近200平米的壮观巍峨的建筑,是一个典型的地上宫殿。
附近还有一个只在秦公一号大墓出土过的排水沟。
2号墓不断裸露出来的青铜器让大家振奋起来。一层青铜器,一层陶器,然后是其他精美的文物。从这些出土的文物中,大家清理出了几个铭文,终于找到了王,王后等字样。这是韩国国君和他的王后的陵寝。
铭文上“韩王三十年”这样的记载,推测是倒数第二个恒惠王。只有他在位超30年。
恒惠王曾经派使者出使秦国,说服秦王修建水渠,意在疲秦,这个就是著名的郑国渠,郑国渠不仅没有让秦国衰败,反而灌溉了农田四万多顷,让秦国变得更加富饶和强大。
有趣的是,2000多年后,恒惠王的陵墓竟然会因为另外一项重大的水利工程,而被重现于世。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