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一个湖北穷小子高考考了289分,但由于消息闭塞,他就报考了华中师大,没想到的是,华师大的录取分数线才189分,而北大的分数线也只有270分。那么,他后悔当初的选择吗? 这位穷小子名叫戴建业,有着大多数农村孩子的质朴和坚韧。在填报高考志愿时,由于不了解各大名校录取分数线的情况,他在亲朋好友的建议下,第一志愿填报了华中师范大学。 当录取通知书送到戴建业手中时,一纸文书上赫然盖着“华中师范大学”的印章,少年的内心有喜悦,更多的却是茫然。因为他这才得知,以他的分数,不仅能轻松考入华师大,甚至能被北大、清华这样的名校录取。 一时间,懊悔、自责、不甘等复杂的情绪涌上心头。 然而,成长环境赋予戴建业的坚韧个性,让他很快调整好心态。 “既来之,则安之。既然选择了华师大,就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在这里书写出彩的人生篇章。” 于是,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戴建业踏进了华师大的校门。在这里,他如饥似渴地汲取着专业知识,活跃在各种社团活动中,很快在师生中建立起良好口碑。 功夫不负有心人,大学毕业时,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西南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学成归来后,戴建业回到母校华师大任教。从此,他将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教书育人和文学创作事业。三尺讲台,一支粉笔,数十载春秋,桃李满天下。 戴教授治学严谨,为人师表,先后担任博导、教授、学科带头人,将一批批莘莘学子送上学术和人生的道路。 功成名就时,戴教授并没有被荣誉冲昏头脑,而是决定退居二线,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开始新的教学生涯。 60多岁的他,依然坚持在讲台上绽放光彩,用诗词讲述人生哲理,用睿智言语启迪后学,收获了数百万学生的爱戴。 如果人生可以重来,戴建业还会填报华师大吗? 面对这个问题,他微笑着说:“会!因为母校给了我太多。如果没有在华师大的栽培,就没有后来的我。尽管当初怀着遗憾填报志愿,但随着阅历的丰富,我愈发感恩这段缘分。因为是华师大的熏陶,造就了今天的我。” 事实上,如果没有戴教授,华师大的历史也会缺失浓墨重彩的一笔。正是千千万万像他一样默默无闻却又兢兢业业的园丁,用智慧和汗水浇灌出一片桃李芬芳。 289分,看似平平无奇的分数,谁曾想,竟酝酿出如此璀璨的人生。 对普通人而言,人生能有几次选择的机会?又有谁能笃定,自己走的每一步都是正确无误的?戴建业的经历告诉我们,无论处在何种境遇,当下就是最好的选择。与其纠结于过去,不如用积极的心态拥抱明天;与其仰望他人的风采,不如脚踏实地追逐梦想。 或许,真正的名校不在标榜的排名,而在彰显的气质;真正的成功不在外界的评判,而在内心的感受。289分,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华师大,不是屈就,而是新的开始。怀揣梦想,秉持本心,在平凡中孕育伟大,方能在时光的长河里,留下属于自己的绚丽印记。 几度花开花落,几经春夏秋冬。当我们回首往事,是否依然记得少年时的梦?是否依然对未来充满期许?愿戴建业的故事,能唤起你我心中那个敢于“误入歧途”的勇敢少年,鼓足勇气,向着梦想进发! 资料来源:[1]汤江浩.从遮蔽走向澄明——读戴建业著《澄明之境——陶渊明新论》[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37(6):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