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像在演奏一首无声交响乐,目前研究认为,大脑特定区域神经网络同步放电会产生意识,然而各种电路如何协调放电仍是一个谜。最近新研究指出,意识的产生可能涉及神经元量子纠缠。
大脑前额叶皮质、顶叶、颞叶等区域的神经元活动与意识形成、运行息息相关,当神经元发布电信号,这些信号在不同脑区通过神经网络连接传递,使大脑集成感官输入的资讯,形成感知、思考、情感等意识经验。
简单说,大脑意识取决于数百万神经元的同步活动,但负责协调同步的机制仍然难以捉摸。
虽然意识涉及多种神经网络分工合作,能用神经科学和生物学原理来解释,但一些科学家和哲学家也提出量子意识理论,认为意识某些特征可能与量子现象有关,假设意识运行涉及量子纠缠等现象。
然而量子意识论争议未休,其中一道批评认为量子效应在大脑温度与环境下应该无法持续存在。
最近,中国科学家在发表在《Physical Review E》期刊的新论文中,解释神经细胞绝缘体碳氢键发出的纠缠光子如何同步大脑内活动。
神经细胞结构大致可分为“细胞本体”、“树突”与“轴突”三大部分,轴突尾部周围称为髓鞘,团队研究结果表明,髓鞘形成的圆柱形空腔可以促进振动模式的自发性光子发射,并产生大量纠缠光子对,因此,神经元中丰富的CH键振动单元可作为神经系统量子纠缠来源。
这些发现可能有助了解大脑如何利用这些资源进行量子资讯传输,从而阐明神经元同步活动潜在来源。虽然纠缠光子影响大规模生物过程的证据目前仅限于光合作用,要证明大脑意识的产生除了经典化学解释,量子力学也介入其中,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首图来源:pixabay)
神经元很多,为什么意识很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