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大赞:“妙啊,隔着画纸都嗅到了花香。”这是王希孟的《踏花归去马蹄香》,他用

九州兔吹不散 2024-12-21 23:47:00

宋徽宗大赞:“妙啊,隔着画纸都嗅到了花香。”这是王希孟的《踏花归去马蹄香》,他用18年的短暂人生,留下了两幅震撼世人的画作。可谁能想到,其中一幅画,竟然让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那年,王希孟才10岁,正是个穿着短衫、赤脚在村头疯跑的年纪。 但他与其他孩童不同,他喜欢拿根树枝在地上画来画去。一旁的村里人笑道:“这小子,将来怕不是个画画的料子!” 没想到,这句玩笑竟一语成真。 那时候的宋徽宗,为了彰显“艺术皇帝”的风范,举办了一场全国性的绘画比赛,主题定为“踏花归去马蹄香”。一时间,画师们纷纷拿起画笔,想要借此机会进入皇宫谋个好前程。 三个月后,参赛作品送到了宋徽宗的案前。他挑出三幅最出色的画作,亲自评判。 “第一幅,嗯,骏马飞奔,花瓣四散,气势不错。”他皱着眉头,又摇了摇头,“可惜,缺了点味道。” 第二幅,骏马远去,花瓣飘落在行人身上。众人纷纷称赞,“这幅画更细腻!”可宋徽宗只是冷笑:“踏花归去?这哪里有花香?” 直到他展开第三幅画时,一抹笑意终于浮现在他的脸上。 画里,一匹马慢悠悠地踏着小路,蹄下尘土翻飞,两只蝴蝶在马蹄边翩翩起舞,仿佛画中真的飘出了花香。宋徽宗拍案而起:“妙哉!真正踏花归去!” 众人屏息,这幅画的作者是谁?答案揭晓,竟是年仅十岁的王希孟。 一纸诏书,王希孟被召入皇宫。面对这位天才少年,宋徽宗满心欢喜,不仅亲自教授画技,还常常带他参加宫中雅集。 “陛下,这笔要再轻些。”有一次,王希孟小心翼翼地站在宋徽宗旁边,指点着他的一幅画。“看这线条,太硬了,花香味全没了。” 宋徽宗大笑:“大胆!你倒敢教训起朕来了!” 王希孟急忙跪下:“陛下恕罪!”却听宋徽宗摆手,“起来吧,朕喜欢你直言的性子。” 自此,王希孟更加受到重视,连宫中的画师们也不得不服气:“年纪轻轻,却画得这般出神入化,真是天妒英才啊!” 几年后,王希孟向宋徽宗请求出宫:“陛下,臣想看看大宋的山河,然后画一幅能传世的作品。” 宋徽宗拍了拍他的肩膀:“去吧,朕等着你的好画。” 半年后,王希孟满面风尘地归来,带回的却是铺天盖地的画材。他闭门谢客,一连几个月废寝忘食地作画。 “希孟,歇会儿吧。”下人劝道。 “别打扰我!山河就在心中,笔一停,气就散了。”他挥手赶走了所有人。 终于,《千里江山图》问世。当画卷展开,青绿的山水宛如仙境,江河奔流,万家灯火,仿佛画里有了生命。 宋徽宗望着画,久久不语,直到喃喃道:“希孟,此画千古流芳,朕的江山,也不过如此吧。” 然而,这位天才少年并不满足于此,他想用自己的画作,让皇帝看到民间的真实情况。 因为,在出游的时候,他看见了百姓的苦难:田地荒芜,饥民遍野,盗贼四起,他对底层人士生活的苦难,很是同情,希望皇帝看到后,能够把国家治理好,能够让大家过上幸福的生活。 于是,他挥笔画下另一幅作品——《千里饿殍图》。 画里,干裂的土地上,孩子啃着枯树皮,老人在地上奄奄一息,远处的村庄烧成了废墟。一切惨状跃然纸上。 “请陛下过目!”王希孟双膝跪地,将画呈上。 宋徽宗看到画,先是沉默,随即怒吼:“放肆!你这是在诋毁朕的江山!” 他命人焚毁此画,并将王希孟打入天牢。但他并没有露出害怕之色,而是叹息:“臣不悔。” 几日后,这位少年天才被赐死,生命定格在了18岁。 王希孟走了,但《千里江山图》依然活着。这幅画不仅成为北宋艺术的巅峰之作,还在后世无数次感动了人心。 甚至在末代皇帝溥仪逃离紫禁城时,他宁愿抛弃无数珠宝,也要带走这幅画。 而王希孟的名字,则随着这幅画,成为了中国绘画史上最耀眼的传奇。 他用短暂的生命,告诉后人:艺术,可以让人看到美,也可以让人直面痛苦。哪怕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值得。 参考:《一读就上瘾的中国史》《宋徽宗》

0 阅读:15
九州兔吹不散

九州兔吹不散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