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返乡办家庭农场致富不忘带乡邻共富

嘉祥说农业 2024-12-18 13:53:00

12月11日清晨,新洲区旧街街道石堤河村雾气蒙蒙,38岁的曾向朋同往日一样早早起床,来到自家的鱼塘观察水质状况。“养鱼先养水”,看到鱼塘池水颜色正常,曾向朋才放心地往鱼塘里添加饵料……

85后曾向朋是一名退役军人,2008年返乡创业,发展特种水产品和黑山羊养殖,创办家庭农场;他是武汉首批“土专家”中最年轻的副教授,他致富不忘乡亲,带领周边50多户村民一起科学养殖,共同致富,成为乡村致富路上的“领头雁”。

曾向朋学习引入智慧农业,打造绿色无公害循环养殖模式

返乡投身农业创业

曾向朋2002年参军入伍,退伍后南下打工创业,卖过玩具、做过餐饮、卖过服装……2008年,曾向朋返乡创业,利用家乡大别山余脉地区优越的自然环境,开始做鲈鱼、黄颡鱼等品种的水产养殖。

农业创业对退役军人来说,最缺的是技术。由于技术不在行,刚开始创业时,曾向朋承包的近50亩鱼塘全部“翻塘”,一年就亏损了22万余元。曾向朋后来又养黑山羊,结果170多只羊感染“羊痘”,半个月时间里相继病倒,最后只剩下20多只,亏损严重。

尽管亏了钱,曾向朋没有趴下。“不走出去,增加知识,就不知道自己的缺点在哪里。”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曾向朋开着自己的车到全国各地的大型羊场、渔场学习、取经,一年跑了9万公里。在新疆学习时,他每天清晨5点起床收拾羊舍,跟着当地技术员“打下手”,虚心请教每一个养殖环节,揣摩每一个细节。

湖北的荆州、荆门都是大水域产区。曾向朋因地制宜地去了解学习后,才明白别人的养殖好在哪里,最关键的是找到了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路子。

回来后,曾向朋筹措资金再创业,再养鱼、养羊,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最终确定了家庭农场中的循环生产方式,慢慢增加了水稻、太空莲、鱼池、草场等综合种养项目,最终建成一座基于“草场养羊+羊粪肥田+水草喂鱼”生态绿色种养的家庭农场。2017年,曾向朋的家庭农场养殖开始盈利了。

曾向朋说:“农业创业是一条充满艰辛的路,我却深刻感受到农业给人一种‘希望感’,这种希望感和军人精神,会让我在这条路上坚持到底。”

土专家里最年轻的副教授

近几年来,曾向朋积极学习引入智慧农业、综合立体养殖等新技术,打造绿色无公害与循环养殖模式,水稻、鱼池、草场各占三分之一,形成草场养羊—羊粪肥田肥塘—水草喂鱼的循环经济链条。在水产与黑山羊循环养殖的同时,增加垂钓、农家菜项目,每年接待游客及垂钓者2000余人次,形成“养殖+休闲农业”一体化经营模式。

在家庭农场里,曾向朋打开手机上的不同APP,就能看到鱼池各种机器的运行情况,甚至清楚了解黑山羊的吃草进度。不同农时的天气预报、新型的养殖技术,还有各地农产品的市场行情波动,以及视频直播、带货销售等,只要点一点手机就都知道了。

养殖特种鱼对水质有一定要求,曾向朋使用了一套智能水质监测系统,可以随时精准掌握鱼塘的水质情况。

在智能养殖模式下,曾向朋养殖的鲈鱼、黄颡鱼、长江大白刁等特种鱼实现了亩产4000斤。

为提高黑山羊的品质,曾向朋又开始进行黑山羊杂交繁育,改良后的黑山羊10个月的生长速度从60斤提升到了90至110斤,抗病力也显著增强。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与拼搏,曾向朋的家庭农场取得了显著成就,荣获“省级家庭农场”的称号。近年来,其家庭农场年平均盈利30万元左右,他不仅实现了个人的创收,还凭借着出色的农业技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武汉首批乡村人才职称评定中获评高级职称,成为全省最年轻的农民副教授。

致富不忘身边的乡亲

在自己致富的同时,曾向朋从未忘记身边的乡亲们。他积极发挥带头作用,充当致富路上的“领头雁”,带领大家共同踏上富裕之路。

得知新洲区邾城街道小姜家庭困难,曾向朋向小姜送羊送技术,使其每年增收5万元,成功摆脱贫困危机;三合村养鱼户老张多年亏损,曾向朋上门悉心指导,帮助老张成功扭亏为盈……

“我从2022年开始,在曾向朋的带动下开始养加州鲈,总共养了18亩。苗的选择、调水、平常的拌料、投喂饲料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他的指导。当年就成功养了5万多斤。”旧街街道栗树山村村民涂凯军谈起曾向朋赞不绝口。

在曾向朋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农民加入到养殖行业,实现了增收致富。他的家庭农场通过新媒体推广与引流,带动农户提高绿色生产、专注产品质量服务,形成联合体成员互相渗透的盈利模式,已发展成员近50家。

“农户们赚了钱,让我也很有成就感。”曾向朋说,“作为80后的新农民,一定要让科技与智能化融入农业,苦练农业技能,做好传帮带,带动更多人成为新农人,共同致富。”

曾向朋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退伍不褪色的军人风采,展现了新时代农民的责任与担当,成为广大农民心中可亲可爱的致富领路人。

来源: 长江日报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