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和核心舱外,背景是深邃的太空。
王亚平先后举起右手与左手,对着摄像头挥舞。这一夜,她成为中国首位进行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迈出了中国女性舱外太空行走的第一步。
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王亚平出舱画面。 图源:新华社她是否会想起18年前目睹神舟五号飞向太空时,自己心中萌生过的那个念头:“中国有了第一个男航天员,什么时候会有女航天员呢?”这个念头,其实是一个梦想。
在八年前成为航天员实现了“飞天梦”后,11月7日,王亚平又成功执行了中国首次女航天员出舱任务。
中国航天员王亚平。 图源:新华社他们讲了一段“太空群口相声”
11月7日晚上,是神舟十三号航天员执行首次出舱任务的日子。18时51分,指令长翟志刚成功开启天和核心舱节点舱出舱舱门,率先完成出舱。
航天员上天本身就是一件危险的任务,而太空行走更面临多种风险。在地面上观看出舱视频的网友,原本揪着的心,却被一段突如其来的“太空群口相声”逗乐了。
“我已出舱,感觉良好!”出舱后,翟志刚向地面报告。
即将出舱的王亚平立马接话,“我一会儿出舱,感觉良好!”
留在舱内配合支持的叶光富则神补一句,“我下次出舱,感觉良好!”
引起地面控制中心阵阵笑声。
当即,“感觉良好”体火了,网友们以善意的模仿向航天员送去祝贺。
实际上,“感觉良好”是一种传承。2003年,执行神舟五号任务时,航天员杨利伟在返回地面后也说了一句“感觉良好”。无论是谁,听到这句话一定会感到安心。
在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中,翟志刚与王亚平完成了在机械臂上安装脚限位器、舱外工作台等工作。在机械臂支持下,又相互配合,开展机械臂悬挂装置与转接件安装、舱外典型动作测试、舱外互助救援验证等作业。
11月8日1时16分,翟志刚、王亚平安全返回天和核心舱。
胳膊变粗了,她更开心了
这次出舱任务的圆满完成,也让王亚平成了人类史上第16个完成太空行走的女航天员。
在此之前,据“我们的太空”消息,有200余名航天员完成了太空行走,其中女航天员仅有15人。
此前15位完成太空行走的女航天员。 图源:我们的太空新媒体中心太空行走的难度,绝非普通人能想象。
这并非出来太空舱外摆摆pose就行,它对航天员的体格、体能要求极高,相当于在“舱外表面爬行”,脚基本用不上,全靠手,这就要求上肢力量非常强,堪称重体力活动,一般选择男航天员来承担——这也是为什么女性航天员出舱活动少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得不承认,男女确实存在差异。比起男航天员臂力、体型和臂展的先天优势,以及对加压后舱外服的操控力,女航天员可能要花费更多的努力才能做到。
执行任务前,王亚平已充分认识到太空行走的难度,太空环境不会因为女性的到来改变,也不会因为是女性就降低门槛。
怎么缩小这个差距?王亚平认准一个办法:练。为了出舱,她一次次挑战自我,挑战极限。
航天员王亚平进行水下出舱训练。 图源:新华社出舱活动水下训练中,王亚平身着水下服,在10米深的水下,克服水的阻力和服装40千帕的压力,不断调整身体姿态,完成攀爬、操作等各种动作,持续水下工作五六小时,饿了只能忍着,痒了痛了也没法挠。男航天员在水下坚持多久,王亚平同样在水下坚持多久。
王亚平讲过这么一个故事,一次训练完,按摩师说,“王老师,告诉你一个不好的消息,你的胳膊变粗了。”她听了之后却特别开心,“对我而言,胳膊变粗了,意味训练有成果,肌肉变强了。”
航天员王亚平参加人船联试。 图源:新华社看似一句简单的“感觉良好”的背后,实则有着无数次的不易。
已退休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女航天员凯蒂·科尔曼不久前对王亚平发出祝福:“当你看向窗外的星星,看见我们的地球,别忘了,世界数十亿女性也将借你的目光看向窗外,包括我。”
当然,这里面也包括她的女儿。在王亚平成功出舱后,有网友动情地写道:她达成了为女儿“摘星星”的承诺。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出征仪式上,王亚平女儿含泪为妈妈加油。 图源:央视新闻揭秘太空出舱的“利器”
难题不只有男女体格差异,航天员离开核心舱进入太空,面临200多摄氏度的温差、空间辐射等一系列考验,“神兵”自然需要“利器”助力。
在此次出舱中,王亚平所穿的金黄色团的舱外航天服格外引人注意。这身“战袍”其实拥有一个美丽的名字:飞天。
舱外航天服“飞天”。 图片来源:海峡导报这套服装已是二代舱外航天服,在功能上相当于一个微型的载人航天器。值得一提的是,“飞天”无论是原材料、设计,还是确定实验方案、验证总结再改进,都是我国自主研发。
相比于神舟七号时翟志刚所穿的舱外航天服,新一代的安全可靠性更高,支持舱外活动的时间更久,自主工作时间可达八小时。
单单头盔的面窗就包含了四层结构,两层是压力面窗,之间充氮,可以起到隔热和防结雾的作用;一层防护面窗,预防航天员在作业中发生磕碰、划伤而影响视野的问题;一层滤光面窗,防止光线射入眼睛。
这身服装每个关键功能都有冗余备份,一旦主份失效,备份可以继续工作来保障航天员的安全。
除了这身“华丽”的舱外航天服,我国在核心舱机械臂、舱外维修与辅助工具、天地通信系统等领域也取得一系列技术突破,为翟志刚和王亚平出舱活动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这是11月8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王亚平(右)结束出舱任务。 图源:新华社在成为中国首位出舱的女航天员之后,央视新闻发布了一则微视频——《王亚平:男航天员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视频开头,王亚平的一段自述仿佛一首诗,值得回味:
很多次我在想,
我说如果在天上看地球、看太空会是什么样子?
但是等我真正到了太空,
我觉得当时只有两个字来形容,就是“震撼”。
会觉得我们人类探索太空的脚步,
真的才刚刚开始。
综合:新华社、人民日报、环球时报、央视新闻、我们的太空新媒体中心、瞭望智库
【话题整合】魏伯航 实习生 胡慧萍
【策划】张哲 张西陆